元建了房子。”
“替他建房的工匠拿到这一元后,去铁匠铺买了来年所需的工具,铁匠得了钱,换成酒喝,酒保拿到钱换了米粮,粮商要为明年采买积蓄本钱,所以将钱存进了银行。”
“你且算一算,钱还是一元,却创造了多少价值?绸缎、置地、工匠、铁匠、酒保、粮商,一元变成了六元。”
赵德昭一副发现神迹的模样,瞪大眼睛到:“照此说来,倘是银行里有一万银子,岂非能贷出六万来?因为这些钱反正最终还是要回到银行。”
“挺聪明的嘛,一点就透。”柴宗训笑到:“如果钱币流通得更多,可变的倍数也将更多。经济流通之后,出于实际需要,也会有更多的创造发明出来,不管是用之于兵,还是用之于民,都能使社稷永葆强盛。”
“不过此法不可长久,倘遇上天灾,借贷出去的钱还不回来,又得加印新钱,造成钱币进一步贬值,必激起民变。”
“臣知道,”赵德昭了然到:“来年的增印,须根据本年度的存贷情形,以及钱币流通来制定。”
“完全正确,”柴宗训说到:“那么请问赵行长,这笔修运河的钱,你贷还是不贷?”
“既有抵押,臣为何不待?”
一纸布告贴遍长江以北,朝廷征发民夫凿通幽州至广陵运河。
随即有百姓叹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眼看这一两年日子有些盼头,却又要服劳役,这苦日子何时是个头啊。”
“不是不是,”立刻有人反驳:“此次劳役,朝廷按日发放工钱,管吃管住,每日两角。”
啥?所有人都凑到了布告边。
须知这个时代,老百姓的日子的确很苦。春种夏育秋收,一般到了冬天,便有各种劳役,譬如通水渠,协运漕粮,或者官府临时摊派的事情。
事情摊到你头上,干也是白干,不干还得交钱。
柴宗训颁布募役法,汴梁附近州县老百姓很快就知道,偏远消息稍灵通的也能知道。但有些闭塞的地方,也许只有部分人知道。
毕竟这个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网络,识字的老百姓也不多。
不过冬天不服劳役,对老百姓来说只是轻松一些,却也一样没有收入。
如今突然来了件活儿,而且是大活,这运河开凿,至少也得一年。
一天两角,三百六十五天就是七十块,可比种几亩薄地要强得多。
一时间百姓趋之若鹜,从广陵到幽州一路上都是挑着棉絮,提着锅碗瓢盆的百姓。
柴宗训正欣慰之时,却接到署理江南事务衙门杨延定的弹章,弹劾广陵下相两地知州,不许江南百姓前往北方协助开凿运河。
江南虽商业气息浓厚,但农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