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逆宋> 三二一 经典辩论

三二一 经典辩论(2 / 4)

“对咯,”柴宗训说到:“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是什么学?”

“科学么,”这个柴宗训还真学过:“是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科学是对已知世界通过大众可理解的数据计算、文字解释、语言说明、形象展示的一种总结、归纳和认证;科学不是认识世界的唯一渠道,可其具有公允性与一致性,其为探索客官世界最可靠的实践方法。”

“根据这些科学系统知识所要反映对象的领域,主要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形式科学和交叉学科。”

记忆力好就是好,这都多少年的课了,柴宗训还能背诵下来。

不过符昭却是一脸懵:“你说的字,我个个都知道是什么,但连成一段话,比之乎者也还晦涩难懂。”

“其实不难的,”柴宗训继续解释到:“科学就是这世界真实存在,能看到摸到或感受到的,也可以证明真伪的东西。”

“譬如《周髀算经》、《九章算术》都有记载的,一个三角形,勾为三,股为四,那弦是多少?”

“五嘛,这个谁不知道。”

“对咯,这个就是科学。”

符昭撇嘴到:“这分明就是杂学,奇淫巧技。”

“杂学、奇淫巧技是科学里的一种,但科学不是奇淫巧技。”柴宗训耐心到:“就像太白的诗,屈子的曲,一样也属于科学。”

“那四书五经呢?”

柴宗训组织了一下语言,说到:“四书五经不是科学,算是信仰吧。对于信奉者而言,可以认为他是科学,但对于不信奉者,不过故纸一堆。何以故?因为他们是经典。”

符昭故意问到:“既不是科学,皇上素来也不喜欢经典,想来是无用了呗。”

“非也,”柴宗训说到:“何谓经?经者,常道也。经典即是传授终极价值而非具体知识的那一类文本。科学技术会因时代不断发展而落后,经典却历千祀而不坠,与日月同辉。因为它们是永恒人类之道的载体。天道不变,人道不变,经典便不会过时。”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大学》修身,《中庸》执中。《诗》三百,无非琴瑟和谐,天性流露;《书》六十,莫不惟精惟一,道心自儆。《礼》不过敬,《易》不过智。”

“《春秋》三百年,篡弑满篇,陈年旧事,看似早该过时。但圣人赏善罚恶之心,忧世悯人之意,何尝丝毫蒙蔽于天地?须臾朽废于古今?”

“守孝三年容易满,思亲百年永难忘;时至今日,虽大多礼仪被废,淑女君子其情常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今人配青衿者少矣,读之却常令人神往感动,只因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