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武之后,一千多年间,可称颂者唯贞观而已,”柴宗训开口便是咄咄逼人:“请问冯学士,这一千多年,你的经典干嘛去了?”
冯平自然也不示弱:“皇上,正因有经典之存在,人心无不思治,无论天下如何纷乱,终会归于一统。”
“为何不能一统之后便长久强盛下去呢?”
“皇上,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易》有云,日中则昃,月盈则亏,此谓之天道,天道不可违。”
“太史公有云人众者胜天,《周书》亦有云,人强胜天。太史公乃当时大儒,《周书》亦为记载文王言行之录,莫非都说错了?”
“皇上,纵有一人,强盛过天,也终非长久之计。待此人寿数终了,反而更有大难。”
“不,朕所言并非要以一人之力胜天,而是找出一种胜天之术,只要将此术延续,所谓日中则昃,月盈则亏不就没有了吗?”
“皇上,倘要以术胜道,岂非本末倒置痴人说梦么?”
冯平说话很不客气,当然,这也是读书人的风骨。
“冯学士之言差矣,经典不过窥破天道,却又如何代表天道?倘如此,朕幼时冯学士所教授‘外儒内法,济之以道’,岂非自相矛盾?”
虽然不喜欢之乎者也,但自小的课程就是这些,毕竟天天学,柴宗训或多或少也记得一些。
“皇上,此言并不矛盾,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本,德育人心,礼仪归导。但总会有些顽劣之徒,不服王化,便须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为用。如此方可致天下太平。”
“既严刑峻法可用,科学技术为何不可用?”柴宗训说到:“自火炮和轮船问世以来,我王师历次出征,皆是压倒性优势。倘就此深究下去,利用各类科学技术,提高粮食产量,提升百姓生活质量,此太平似乎更可信。”
“倘要朕来比喻,经典为经,科技可为纬,经纬交织,方能织就宏伟蓝图。”柴宗训接着说到:“天下便如大海,经典是为船,科学技术便是船上的蒸气机。”
听到柴宗训还是愿意以儒家为本,冯平以为没必要继续做些无谓的争论,但作为臣子,他还是要劝一劝:“皇上,坚船利炮虽好,但全凭皇上一己之力设计,并非长久之计。”
这就和先前说的一样,纵有一人,强盛过天,但身死之后没有与他一样强盛的人继承,不定会发生什么呢。
很多王朝也莫不如是,太祖手下猛将如云,开创基业,一旦太祖身死,无人能压制那些猛将,必又导致兵祸连连。所以也很好理解那些太祖们为什么一定要杀功臣了。
“所以朕找到了长久的胜天之术,”柴宗训说到:“朕决意兴办学堂,设科学院,专一研究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