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只能暂时调拨些人出来前往江南进行教学,却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江宁原本富庶,免费学堂不过是锦上添花,柴宗训决意到过去常遭水患的淮南去看看那边的学堂弄得怎么样。
俩人一路快马奔行,竟错过了宿头,柴宗训勒马四周看了看,笑到:“老董,今日恐怕要与你天当被,地当庐,幕天席地啦。”
董遵诲抬手一指:“公子,那里似乎有处人家,我去问问能否借宿。”
“我与你一同去吧。”
俩人牵着马近前,果然大树下有一处茅庐,正巧遇着一个樵夫背着木柴推开院门。
“大哥,”董遵诲上前招呼到:“我们是路过的商旅,因为不识路径错过了宿头,可否在你家借宿一宿?”
樵夫上下打量俩人一眼:“客官只要不嫌山里人家粗鄙,便跟老汉进来吧。”
董遵诲拿出一块钱给樵夫:“大哥,打扰了。”
樵夫不肯收:“谁都有出外遇到难处的时候,老汉怎能收你的钱呢。”
“大哥,你要过意不去,把家里的野味好酒拿点出来招待我们呗。”
俩人相持的时候,茅屋的门打开,一个老妪领着一个小孩站在门口。
老汉忙呼到:“老婆子,快去把锅灶点燃,把我前儿打的野兔煮了招待这两位客官。”
赶了一天路,有碗热菜热饭,还能有点酒,感觉真的不错。
饭间董遵诲和樵夫聊开了。
“大哥,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你怎会在此安家?”
“嗐,老汉本是淮南人,那年遭了水灾迁到此处,能有个地方落脚都不错了,还争什么山上山下,再说这山上也方便打柴不是。”
“山下的情况大哥熟吗?”
“那可不熟,老汉在山下都卖了十几年柴了。”
“可有什么逸闻?我寻常最喜欢听这些,老哥可以讲讲么。”
樵夫想了想:“从前倒是没听说什么逸闻,只是最近听说皇上老爷搞义务教育,马上就要开学,山下人都议论开啦。”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当然是好事。”
“爷爷,我不去读书。”原本在一旁闷头吃饭的小孩突然开口到:“咱们家里穷,皇上老爷虽然不要学费,可读书的笔墨纸砚都要钱,我不想爷爷那么辛苦。”
“混账,”樵夫喝到:“花不花钱哪是你操心的事,你安心把书读好就行。”
小孩摇头到:“可我不想读,爷爷没读书不也过了一生吗。”
“可是爷爷穷了一生,连在山下给你安个家也做不到。”樵夫有些苦口婆心:“娃呀,你是赶上了好时候,要是爷爷那时候也能不要钱就读书,就是砸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