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逆宋> 三三六 人生不是长跑

三三六 人生不是长跑(3 / 4)

卖铁,我也要读,像咱们这样的苦人家,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董遵诲淡淡到:“大哥倒还有些见地。”

樵夫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客官见笑了,老汉一个樵子,能有什么见地,都是听城里人议论来的。”

“哦,他们都议论了些啥。”

“都是些没甚见地的胡说,客官想听,那老汉就说说呗。”

“托皇上老爷的福,国家承平了二十年,也免了我们很多的税,但像我们这样的穷苦人家还有不少。不是我们不拼命,可生在这大山里,除了打柴打猎,实在是没有出路哇。”

“现在皇上老爷愿意拿出钱来给我们这些穷人读书,就是在给我们找出路哩。只要读完小学堂,至少能识个字算个帐,不像老汉这般睁眼瞎。如今天下到处在搞建设,就说凿运河吧,老汉就是因为不识字不认路,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赚钱。”

“要是学生刻苦,能够考上中学堂,至少也能学个一技之长出来。现在皇上老爷正在大搞建设,紧缺工匠,我听说一个工匠的薪俸不低于县里的皂吏哩。”

“要是祖坟冒了青烟,考上了大学堂,出来就能吃官家饭,那世世代代都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了哇。”

小孩插了一句:“爷爷,那官家饭可是那么容易吃的。”

“就是一代吃不上也没关系,”樵夫继续说到:“倘你去读了书,识了字,会了算术,自然要比爷爷一个樵子赚的钱多,你的孩子就可以不用为生活发愁,可以安心读书,这样他读个中学堂没有问题。”

“读了中学堂有了一技之长,能赚的钱更多,那就可以设法培养他的孩子,说不准孩子就能考上大学堂,那咱们祖祖辈辈都有荣光啦。”

董遵诲笑到:“大哥想得倒还挺远。”

樵夫摇头到:“老汉一个樵子,哪能想那么远,这也是听山下人议论的。什么‘祖龙奋七世余烈,方统一中原’,这太平盛世的宰相,岂是一代人就行的,不得几代人的累积么?”

“儿子做了县尊,孙子才有可能做知州老爷;孙子做了知州,重孙才有可能节镇一方。这样一代一代累积,才有可能做到宰相嘛。”

“太平时节,这人生啊,他就不是一个人在长跑,他得是几代人的接力。”樵夫继续说到:“莫说做官,就说山下那些生意人,第一代去摆了个地摊积累起家业,第二代才有可能进门脸儿不是?那第三代就可以站在前人肩上去开分号啦。”

“像咱们这样种地打柴的人家,要是不苦一代人拼一把,那世世代代也就只能种地打柴啦。”

“哪有世世代代,”樵夫自顾自说到:“这么在山上打柴,哪有女子愿嫁?倘是不能传宗接代,那就绝种啦。”

柴宗训忽然开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