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官宦勋贵家的子弟,别说他得罪不起,就是这位新来的司业,恐怕也同样得罪不起,所以他只能当没听见。
谢良臣对于这些言论早已免役,这种看不惯他又不能拿他怎么样的感觉最爽了,尤其自己以后还管着他们。
于是他不仅走得更加自信,而且特地把脸摆正了,好方便这些人看清楚。
穿过敬一亭,谢良臣便看见了立在正中央的七座“圣谕碑”,而旁边的东厢房便是国子监祭酒薛大仁办公的地方。
仆役把他领进去之后便退下了,谢良臣进屋后朝上一揖道:“下官见过薛大人。”
薛制与孟彻的爷爷一样,都是有名的大儒,只是如今已经六十又七,即将到致仕的年纪,不仅头发全白了,就连胡子也白了。
“你就是翰林院编撰谢大人?”
他虽知道接任的司业很年轻却没想到竟这样年轻,一时有点惊讶,毕竟翰林院的编撰并不止一人。
“回大人,下官正是谢良臣。”说着,谢良臣便将手上的官凭递了上去。
看过了官凭,薛制确认眼前人便是接任者,便对门口的童子道:“你去请西厢的朱大人和吴大人过来。”
吴司业便是即将辞职回乡丁忧的那一位,听他这样说,谢良臣便知自己的另一位同僚就是这位朱大人了。
谢良臣坐在椅子上等了一会,等听到门口传来脚步声,他便放了茶盏起身,面朝二人拱手:“见过朱大人、吴大人。”
上头薛制也介绍了一下二人,两人回过礼后便坐到了谢良臣对面,他也由此看清了二人的长相。
两人的年纪看着都不算小,尤其是即将丁忧的吴大人,年纪似乎五十多岁,脸上皮肤褶皱很深,而另一位朱大人虽是看着年轻一点,也有四十出头了。
不过在古人看来四十几岁还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所以这位朱大人似乎也并不觉得自己老,眼中精光尤盛,精气神也很足。
“这位便是翰林院调过来接任吴大人职位的谢大人,谢大人去年高中状元,想来是才高八斗,吴大人此去丁忧,手上事务便可交由谢大人处理,你也好早日回乡。”薛制温声道。
“是,下官即刻便将手边资料整理出来交由谢大人。”吴大人起身回道。
只是还未等他坐下,坐在下首的朱大人又开口了,笑道:“谢大人刚来国子监还不熟悉,我看不如先把律学、书学、算学交到谢大人手上,等谢大人熟悉工作了,再接手吴大人手上的太学和四门馆也不迟。”
因为国子监总七学,因此祭酒的工作十分繁重,司业作为副官,就会分管几学,其中原来吴大人主要管着太学、四门馆、书学和算学,而朱大人则管着国子学、广文馆和律学。
之前已经介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