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不良臣(科举)> 不良臣(科举) 第80节

不良臣(科举) 第80节(3 / 6)

了,虽是同在国子监,但是有的地方也是要分学生的,不是谁都能进。

与此同时,同馆学的名字和学生地位也能看得出,各馆之间教学内容也不一样,师资力量不一样,学生的出路当然也不一样。

比如会试除了举人可以参考之外,国子监的监生学成,由司业和祭酒考察合格的人也能去参加会试,过了会试就能当贡士,并最终成为进士。

像谢良臣考试的那一届,就有近一千国子监的监生最终合格参考了,其中有十多人进了二甲,二十多人成了同进士。

而这考中的近四十个人里,却无一人是来自律学、书学和算学的学生。

这三院的学生一般家中都是从八品及以下小官家的孩子,要么就是庶民百姓出身,前者论学问大概是秀才,而后者则为两次乡试落副榜的考生。

若他们参加会试,即便中了,也不是两榜进士,最多只有甲榜,所以即便中了前途也一般。

所以他们大多还是选择从事与父辈差不多的工作。

比如此三院学生学成之后,经考试合格,司业和祭酒便可以推荐他们到六部任职,不过也都是些□□品的小官,没有什么实权,要晋升也很难,只是算有个公/务/员的身份。

有如此特殊的情况,当然来这三院读书的学生也就不多了,毕竟也有很多小官之子还是有志科举考试的,就算不入国子监,自己也可以请了老师读书,要么去某些著名书院求学。

所以这三院,每院教授学生的博士不仅比其他四院的少,连品级也比前寺院低。

如国子学的讲经博士官职可至从六品或者七品,助教可至从七品,而后三学的博士官职就只有从八品或者从九品,就连助教也都只有最低配置一人,且官职比之前头四院也更低。

朱大人这样说,显然是打算把国子监里最不受重视的三院统统甩给他,而自己则去领前头四院。

对于对方心中在打什么小算盘,谢良臣一听即明,不就是想着以后靠学生入官场后扩展人脉吗?毕竟他们成了国子监司业,那么一定程度上就算这些监生的老师。

祭酒是校长,他们就是副校长,总是有些情份在的。

不见孟彻的爷爷当了国子监祭酒后返乡多年,他孙儿参加殿试,融景帝都得垂问一二,并点了他为传胪吗?

文人的师生门第关系是很复杂的羁绊,尤其是当对方学生不仅很多,而且还都在朝为官时,这份力量更很大了。

所以谢良臣很珍惜这次机会,因为他也想培养一些能干实事的官员出来。

至于他想培养什么官吏嘛,说来也巧,两人想法竟是不谋而合。

坐在上首的薛大人有点为难,毕竟他已经快要致仕了,此刻只想平静度过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