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庶子青云路> 19、拜师

19、拜师(1 / 2)

是日,风和日暖,崔泓喝着酽酽的茉莉香片,手里拿着一册书,看得聚精会神。忽然,六妹樱娘手里举着一封信跑了进来:“三哥哥,白大哥家送了信来,我帮你拿过来了。”“谢谢六妹。”崔泓接过来,用拆信竹刀拆开,取出信笺。呷口热茶,展信细读。原来,白允之信中说:他前几次来时无意中得知,崔泓不想回侯府上家塾,打算在外头找个书院。起初,他自觉不该打探崔泓的家事,更不该贸然加以指点。但思来想去,他觉得藏着掖着不举荐那个大隐隐乡野、兴盛千年、树人无数的松石书院,实在太过意不去。因此,下定决心贸然给崔泓写信。松石书院由洪武朝两榜进士杨卿尘创立,院名援引自宋·张栻的《三月七日城南书院偶成》:层层丛绿间,爱彼松柏姿。寓意书院学子怀才可遇,一点浩然气松清石鸣,将来俱是“集贤招衮职,论道命台臣”之辈。书院的兴衰和前朝科场颇有渊源。兴于开国之时,衰于科场冤案。概因前朝科靠分南北榜。由于洪武时期在北方举子的要挟下,为了平衡南北势力,发生了科场血案。因春闱会试五十余名进士,无一是北方学子,导致北方官员及学子群情激愤,重新阅卷,剔除南方学士补录北方学子,然阅卷时发现北方学子文章竟不如南方落第学子,是以,剔除南方学子、补录北方学子一事,遭到翰林院坚决反对。为平息南北可长纷争,同年夏□□廷再开恩科,只取北方学子。殿试结束,翰林院阅卷后,仍然判定无人合格。南北纷争日益白热化之下,洪武皇帝为安抚北方舆情,将八十高龄的儒学泰斗、太子太傅、翰林院大学士刘如步被流放戎边,新科状元陈、探花刘仕谔连同春闱会试主考官翰林学士白信韬、张信及其他同科试官凌迟处死。洪武科场冤案的第二年,洪武皇帝病逝,如何平衡南北进士名单成了悬而未决的陈科顽疾。直到洪熙朝,仁宗采纳了大学士杨东里的计策,彻底将科考按地区分成南北中三榜,设立分卷制度,南卷取进士五十五名,北卷取进士三十五名,中卷取进士十名。南卷范围: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五省,南直隶“应天、松江、苏州、常州、镇江、徽州、宁国、池州、太平、淮安、扬州、广德州”十二府。北卷范围: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省,北直隶“顺天、保定、真定、河间、顺德、大名、永平、广平、延庆州、保安州”十府,及“辽东、大宁、万全”三都司。中卷范围: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四省,南直隶“庐州、凤阳、安庆、徐州、滁州、和州”六府。至此,轰轰烈烈地持续四朝皇帝的科场之争才彻底暂告一段落。但,被冤杀的翰林学士、同科考官及当时的新科状元、新科探花,再也活不过来了。科场血案的惨痛教训可谓是后患无穷,不仅因此令无数南北士族、学子胆寒,纷纷视读书、高中、做官为祸事,还从此开了按闹分配的先例,不仅京城分为南北两京制,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