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好大一锅粥!> 19、会试日

19、会试日(1 / 2)

二月初八,会试第一场第一日。天还没亮,七千多试子黑压压地聚于贡院大门前的广场上。无数灯笼在人群间起伏,与天空中还未消退的繁星遥相辉映。广场上站着一些士兵在维护秩序,避免有人拥挤插队。每位试子进场前都要被带进一屋内,搜身检查有无夹带。钟承止背上伤口虽已大体愈合,但原本还在包扎敷药,今日也干脆拆了,省得遭人怀疑。自此开始,便是大华三年一度的会试,处处都由朝廷严加管理,容不得半点虚假。就算重家的二少爷,也无法再开后门,只能乖乖排队入场。入场顺序由地区划分,重涵、李章明、张海云和韩玉都为京畿路,排在最前。钟承止为荆湖南路,独自一人站去了后面。到了这处,景曲终于无法与钟承止形影不离。进贡院前,钟承止要景曲随魏老回重府,后日再一起来接。被搜检好的试子取好考卷,对着考凭上的千字文编号,找到自己号舍,坐进去便不可再随意出来。钟承止与重涵的号舍乃魏老事先安排过,具是最好的位置,不然若不幸被排在每巷茅厕旁,便要在臭味熏天中度过九天六夜,其悲壮可想而知。号舍内逼仄狭窄,几乎只能容纳一人的基本活动。两侧墙壁上有高低两层砖托,托着两张木板。外面那张木板放在高层,里面的木板放在低层,便为桌椅,试子就如此坐答考卷。到了晚上把外面木板放到低层,同里面木板一般高度,便为床,试子就在这两张木板上和衣而眠。会试的三场九天六夜,吃喝拉撒睡都要在这小小的号舍里解决,对于娇生惯养的富家子弟与活受罪别无二致。当年重涵自己硬要参加乡试,一进号舍便后悔个半死,又不好意思临阵逃脱,只得硬着头皮考完。但到会试,管你是名门望族还是寒门小辈,只要想靠科举入仕,谁也逃不掉。与乡试一样,会试三场分别考四书经义、论道判诏诰表、经史策问。若说优劣选拔标准,实则并无定数,文采、理解、观点、策略都占些许,甚至连考官喜好都无可忽略。如在一项上特有所长,另几项稍弱亦有能中第者。例如策问上无甚见地,但写得一手绝好的判诏诰表,那也能给皇上当当笔杆子。总之得让考官觉得确有其才,值得被朝廷所用。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诸多关节,每个职位都需有人运作,并非个个都要雄才大略。像韩玉虽在才略上远不及重涵几人,但四书经义烂熟于心,文辞锦绣,书法遒美,运气好未尝不能金榜题名。李宏风前日的玩笑,实在开得有失气度。三场考题中,策问最难,往往经史、兵策、天文地理、水利农田、治国大计无不涉及,最见试子之功力。但阅卷先读首艺,若首艺不佳,后面篇篇妙笔生花也未必能入得考官法眼。故说科考之成败,真不是全看肚子中的墨水,还得看制艺的水准。重涵请来的老翰林,可谓给钟承止帮了大忙。十年寒窗苦读,一朝功成名就,皆在此几日,误过一场,不开恩科便再等三年。满场考生不是冥思苦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