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重回80当大佬> 第648章 著书立说

第648章 著书立说(3 / 4)

前就立帖为证、拍内部会议纪录片、将来好告诉世人我在雅达利还没完之前大半年,就一次次雅达利模式必定完”那种事迹类似的事迹。

这一次,拍纪录片就没必要了,或者拍还可以拍,但不是重点。重点是写一本总结性的专着。

萧穗这辈子早已立志要跟在顾骜身边写一部类似于论语级别的经书,所以顾骜的要求她很乐于接受。

顾骜也乐于直奔主题:“这本书,我是跟麦克纳玛斯先生聊好的,前天他走之前,我就跟他了,大概需要几个月的创作时间。

最快的话,今年圣诞节能够拿给他。慢的话,可能要按咱中国人过完年才交稿。到时候,他会安排纽约最好的商务财经类出版社来出版,并且为我配套宣传。nn的特德特纳先生也跟我好了代为宣传的事儿。下面我给你解读一下大纲”

顾骜拿出纸笔,开始在提纲上圈圈画画,萧穗也听得很认真。

顾骜这本创新者的窘境,立意无疑是跟后世克里斯坦森写出来的那本差不多的。但解读角度和素材还是大相径庭。

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克里斯坦森写书的时候,能够把很多80年代末王安这一代崩溃的科技巨头、乃至90年代互联泡沫中倒下的一些公司都拿来作为例证,而顾骜显然不能。

只有克里斯坦森对硬碟内存生产企业的生死存亡规律解读,顾骜是能直接拿来用的。

不过,顾骜也有他独门创造出来的素材。

比如,他干掉雅达利时的分析。

他接触到的德州仪器转型和香积电崛起的分析这部分不能写太细,只能挑个别角度,免得美国人觉得顾骜是害了德州仪器

还有就是顾骜对王安转型可能性的解读。

有这三部分绝对原创素材的加持,和大量内幕乾货,顾骜哪怕不藉助80年代末科技股灾和90年代互联泡沫,也能把事儿得很精彩了。

“我总的原则,第一就是快速增长的科技行业巨头,会被存量客户的需求绑架,无法自我迭代。

第二,则是针对华尔街人的。华尔街人为什么当年在投雅达利、现在在投王安,以及未来投其他目前还没诞生的新通讯、资讯科技产业时,会高估那些公司的估值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华尔街人认为这家公司所处的行业,目前虽然只服务了600万人的客户,但这是一个新兴行业,未来五年十年会很快成长为一个6千万乃至6亿人的行业。

而这家抢跑新秀,目前在600万消费者里站住了500万。所以华尔街人预测他们未来会大致按照这个比例,在市场增大到6亿人时、佔住其中的5亿。

因此,在一个传统实业企业只有二三十倍的市盈率估值时,华尔街人愿意按照上千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