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刺眼的灼人阳光切割成了一块块变换跳跃的光点。
来自爱沙尼亚的中年马夫挥动鞭绳,蹬着一双传统的犀牛皮牛仔钉鞋,站在游览马车前端。神气十足地向来往的行人吆喝着;从洛杉矶搬到这里的漂亮女孩三五成对地躺在莎翁公园附近的小山坡上,眼眸慵懒地半睁半闭,丝毫不理会男人们随时投来的挑逗眼神,专心享受着这难得的、带有加州味道的天气;哥伦比亚大学的几位研究生围坐在北林(ds)某张宽敞的圆桌前,铺开教授布置下的阅读作业,在和煦春风的陪伴下陷进了格拉姆西(gramschi)或者阿尔都塞(althusser)为他们编制的奇妙世界;自中国远道而来的游客们刚从哥伦布圆环处的入口走进中央公园,雀跃地四处张望,好些人举起了相机,试图穿过纵横交错的树干,拍摄公园四周威武挺立、熠熠生辉的钢铁高楼。将这幅自然与工业完美融合的图景捕捉下来。
从亨利-哈德森将曼哈顿岛划归荷兰王国算起,纽约已经有三百九十八年的悠久历史了。在这漫长的时光里,北美大陆上有无数曾经与大苹果同样辉煌耀眼的城镇逐渐凋零,詹姆斯敦、费城,还有底特律,都在喧嚣一时的极端繁荣后走向了死亡。只有哥谭镇,这片地形逼仄,甚至还曾经沦为敌占区的土地,在资本主义周而复始的浪潮中存活了下来。
许多学者都在研究纽约,他们撰写了一篇又一篇论文,一部又一部专著,试图找到那把帮助大苹果开启财富与发展之门的金钥匙。直到现在,这些拥有渊博学识的人也未能就这一问题达成共识。不过,在约翰尼看来,纽约并不是一座太难读懂的城市——想要了解它,人们只需要到中央公园来游览一次就够了。
中央公园,与它所代表的自由主义、人文精神,以及极度的开放与包容,就是支撑纽约不断前进的基石。
“我爱纽约!”
凯特-沃盖尔双手压在毕世达喷泉二层观景台的大理石栏杆上,把整个身体重心都压了上去。女孩带着陶醉的神情深吸了一口湿润香甜的空气,拖长声调,高声感叹道。
“这种天气下的纽约,人人都爱。”约翰尼细致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笑着点头应道。今天并非周末,但前来享受美好阳光的游客却一点也不少。不光是东道和龟池人满为患,就连平日里很少有人驻足停留的毕世达喷泉也是热闹非凡。孩童们在喷泉池里笑闹嬉戏着。大人们则倚在逐级而上的台阶边,或者清澈凉爽的湖水旁,谈论着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两个就读于帕森斯艺术学院,正坐在喷泉边缘。轻蹙眉头,认真完成着素描写生的年轻女孩,更是给这幅已经十分完美的纽约夏日插图添上了几笔充满文艺气息的注脚。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