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二百八十一章 依(下)

第二百八十一章 依(下)(3 / 9)

乱的学术思想进行一次总结。

但也能说是郑朗披着夫子的皮,里面血肉却是郑朗自己的想法。

它倒底是夫子的儒学,还是郑子的儒学?

面对这争议,郑朗早就料到,写了一封信给司马光信上说:吾十二岁悟道,始至今日已十岁矣,道终未悟,乃著书,何如?吾周游之地·郑汴太平三州者也,所观乎乃天下一隅之地,然著天下书者,何如?吾与汝辈黑发黄孺·天下豪杰,不计其数哉,吾等立学作书,俎于螳螂挡臂于泰山崩也,何如?非佼夜郎者,吾见自庙堂至江湖岭外,士大夫与儒生忽生睚眦于莫明之间·曰保守ji进,曰君子小人,曰清谈作为,所谓清者言语犀利胜村fu泼语也,所谓小人手段若赵高者也,两相不休,越争越烈,君不见八王乱者使胡羌鲜卑乱我华夏·朋党宦官藩镇黄巢至五代更替不止乎哉?中国地大物博者,内不乱,外虏何敢欺也?旦夕庙堂鸿沟乃成·内崩而外有强虏虎视,国家必亡哉。故将此书托于汝等,刊印天下,以陋砖抛而美玉来也。

我知道种种原因,这本书有缺陷,可朝堂局势很危急,不得不将这本书刊印出来,提一个醒,总比让朝堂分裂的好。

这是他美好的想法。

有可能会想作用,有可能不起作用·有可能只起一点点作用。但交待了刊印的原因。

想怦击可以,我就是一块陋砖,不是美玉。

总不能说它连陋砖也不如吧。

就是二程张载到了大成的境界,也不敢说这本书是一块陋砖。

人家自己说它是陋砖,还能说什么?只好看,但再看·有的人就看出一些门道。

当真是陋砖,那本ji进版的中庸都让赵祯翻了最少有二十遍,况且这本温和版没有谈多少政治,即便说史也是用史论述中庸,强调他的中庸思想,包容调济,与时俱进,直而温之,简而无傲。

还有一个思想,学而致用,知行合一,但这里的学而致用与知行合一不是一种单独的思想,同样是一个三,知是这一端,行是另一端,从知到行中间的过程是三,是知行合一,也是中庸的一种。

那么这个中庸如何落到实处,太平州与师徒对话那六篇就详细地阐述了如何将它落到实处。

严谨的一本学术书籍。

可是不是如此,再看,就看到它所说的每一个思想,都似乎直指时弊,并且教导如何去解决时弊。没有说清楚,可只要不笨的人,能清楚地看到里面的含义。

每一篇文章证据有力,气势磅礴,不但是学术,也是一篇篇优秀的古散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