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国崛起1900> 第五百一十一节 铁路和大炮

第五百一十一节 铁路和大炮(3 / 4)

佑掌管的铁路总公司共享,可以有效的制衡西门子一家独大的现象。

西门子没有意见,毕竟是要跟中国铁路公司联合开发,可以用技术共享的借口让中国铁路总公司分担开发成本。

跟汉斯沟通之后,这件事就这么定了,然后让张念帮忙去落实下去。

杨潮又去兵工厂看了看,山东兵工厂分为两个厂区,莱芜兵工厂和青岛兵工厂,规模都极为庞大,放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甚至比德国的克虏伯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斯太尔兵工厂规模都大。

毕竟这两个工厂可是负责中国绝大多数军火生产的。

但是和平时期,他们还是要进行民用生产,比如两个工厂都承接了大量迪塞尔柴油机的气缸生产订单,也在帮机车厂生产配件,比如传动轴之类的。因为是兵工厂,所以许多设备的采购是不惜工本的,因此加工精度在机械加工企业中始终站在前列,比如那种大型的希思机床,兵工厂装备的数量比发动机公司还多。

通过跟民用合作,兵工厂既可以接收到大量新技术,也可以得到大量民间发明家天才设计的启发,将大量的新技术最快速的引入兵工厂中,这就是为什么英美的兵工生产始终比苏俄要强的原因,不是苏俄的技术实力不够,而是英美兵工企业对新技术的反应更快,他们是用整个工业体系在对抗苏俄的军事工业,自然能赢。

现在兵工厂的工程师就正在开发一款新式武器,口径120毫米的重型迫击炮,迫击炮最大的优势第一是发射速度快,每分钟可以发射15发以上,这是野战炮无法比拟的,第二是重量轻,便于移动,第三则是简单易学,士兵很容易学会。

可是当口径达到100以上的时候,迫击炮就很难称为重量轻了,莱芜兵工厂的工程师研发的这款迫击炮身管长2米,重量800公斤,怎么看也不是容易移动的角色,但是比同口径的重炮动辄2吨以上的重量,还算是轻的。

但800公斤的重量依然不是普通士兵能够移动的,兵工厂的设计是装上地盘用车拉,可问题来了,既然都需要用车拉,那么为什么不直接装备榴弹炮,而要装备一款设计精准度远不如野战炮的迫击炮呢?

杨潮听过他们的争论之后,也拿不定主意,只是鼓励他们继续再接再厉的研究,却不能承诺推动军队装备这款大炮。

杨潮和兵工厂工程师都忽视了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迫击炮的制造工艺比野战炮要简单的多,这让迫击炮比野战炮更容易制造,战争期间能最快速的制造大量这种大炮,可惜的是在兵工厂的工程师看来,工业实力强大的山东,最不缺的就是制造能力,根本就不用考虑工艺复杂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