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科幻小说>小小万事屋> 370 DA作战(十四)

370 DA作战(十四)(3 / 5)

开始强化防御力和火力,那么除了成本的增加外,利昂也必须经过重新的设计,可以说这就宣布了利昂的失败。

简单来说,这两条路就是互相矛盾的存在。除非等到某一天有新的黑科技诞生了,比如护盾发生装置的生产成本突然降低到利昂可以承受的地步,否则伴随着时代的向前,这些矛盾会日益严重,让利昂的存在更加的尴尬。

在这里说明一点,机海战术并非不好用,对于量产机体而言,可能并没有比机海战术更好用的战术了。但利昂的缺点就在于,实在是太不经打了,那防御力薄弱到任何机体都能一击干掉的地步。还有便是空间问题,虽然天空足够大,但战场不一定大到哪里去,而作为高机动机体的利昂所要求的空间自然不可能少到哪里去。再加上利昂那薄如纸的防御,一旦战场上的机体数量投入过多了,那些普通机师基本就不用去想杀敌了,如何在混乱的天空中自保才是第一要务。

就如同飞行员一样,机师的培养根本不可能如同步兵般,随便挑个人,发把枪就行了。小国与弱国,是根本无力培养自己的机师,或者说少的根本舍不得投入战场。而一旦发生大战,有着上面两个弱点的利昂,可以说是一死一大~片,完美完成自己炮灰任务和使命的同时,让大量机师死的毫无意义。(此时联邦政府的前线上,利昂的折损率已经快要让前线指挥官哭出来了,但不管投入多少,就是打不赢……)

其实这种矛盾很好解决,那就是将利昂从有人机体换为无人机体,随后这些矛盾便能一口气全部解决,顺带还能彻底解放利昂的全部潜力:

炮灰?无人机体不是炮灰,什么才是炮灰?防御和火力不够?只是用来填补战场和牵制敌人的炮灰你要求它能干啥?死的太多太快?生产线上还有几百台呢,只要有原料和资金,根本不需要担心伤亡!机动太高G力过强?放心,这是无人机,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个……

于是,有这么一条大道在前方,GM研究所怎么可能会走偏?除了TD计划组,这个专门为了星际远航做准备的计划外,关于利昂系列的研究,GM研究所从一开始便是以无人为标准进行研究和开发的。

而在无人机这一层面,其实难度最大在于编程方面,就如同在不同等级的机师手上,哪怕是亡灵,也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无人机的表现,除了取决于机体本身外,最重要的还是AI。

如果无人机上拥有达到甚至超越人类战术水平的AI,那么这架机体的战斗力绝对能够超过预期!

OG世界的各大军事公司也并非不是不知道这一点,但问题就在于OG世界中机体工程学方面的大拿是一个接着一个,但AI编程方面却几乎没有什么拿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