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科幻小说>带着空间闯美国> 000046 贷款 合一

000046 贷款 合一(2 / 6)

卖。成交后,新的买主还必须承担其他债务。

有这样一个案例提供给大家。

在2012年,有网友在洛杉矶遇到一场商业拍卖,里面有一处商业设施他非常感兴趣。但拍卖是下午2点开始,他是早上看到的拍卖告示。大意就是此处物业属于a公司所有,经过评估,物业价值150万。拍卖理由是a公司在某贷款机构有一笔2009年购买此物业时产生的10万美元贷款逾期未还,于是贷款机构发起拍卖,起拍价格是13万。

这时网友就上网站去找资料,发现这个a公司的确是只有这一笔欠款,的确是用此物业抵押。而这位网友知道,像这种商业地产拍卖成交价一般在估价的60%。这就相当于能用几十万买到150万的资产,这当然是个大便宜。

于这位网友兴冲冲地的四处筹款,拿着50万支票来到拍卖会场。

到了会场,发现这里许多都是中介或者代理人或者律师,但他因为时间匆忙,什么都没准备,于是他就留了个心眼。

同期拍卖的其他资产都有人竞拍,但轮到这处地产的时候,幸亏这位网友机灵,他决定等人家动手在再行动。但是结果却无人举牌,于是此处物业宣布流拍,明天继续拍卖。

这位网友越想越不对劲,回来后到处查找这份商业地产的资料,到各个收费网站去找,最后,终于发现了,这哪里是大便宜,这分明是一起商业诈骗。

出问题的不是a公司,而是2009年卖给a公司地产的b公司。

这处地产是b公司2005年买进。当时b公司向银行按揭420万,这笔贷款是以本物业抵押的第一笔贷款。2009年a公司买进全部产权时,买卖合同规定继承420万债务,抵押并未撤消。b公司向贷款机构借的10万贷款,实际是以本物业抵押的第二笔贷款。

这里有个陷阱,如果是第一笔贷款的放贷人,也就是银行发起拍卖,那么购买人不用负责第二笔贷款。但现在是第二笔贷款放贷人,那个放贷机构发起拍卖,那么购买人就要负责两笔贷款。

也就是说一旦有人以为这是大便宜,能用6折价格买到产业,在拍卖人宣布开拍后举牌,那么拍卖师肯定会顺势敲锤。这样看似用13万美元买到150万的物业,可实际上还有430万的债务也被转移到购买人头上。

这位网友接着调查,发现这出骗局是有一位律师操作的,律师本人组成了b公司,而a公司的注册人的姓和b公司注册人的姓是一样的。并且拍卖公司和第二笔贷款的放贷机构的地址是一样的。也就是说,除了那位律师是主谋外,拍卖公司和放贷机构也是帮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