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页(1 / 2)

其实这两天不是排练不顺利,乐团演奏员们私底下不是没有非议,但碍于施川杨的面子没有说出来而已,这样下去上台演出也只会是一团糟,这让这些精英们也倍感焦躁,但作为演奏员却是无能为力的,他们目前只有管好自己的水平。但此时此刻这种压抑的心情却得到了释放,配合着乐曲更让人觉得音乐和生命的美好。 每个人都用难以置信的眼光看着程晓羽,在排练结束之后所有的演奏员在排练室里跺起了脚,这也是对指挥表示尊敬,而请求返场的表示。 大一新生也不知道高年级的搞什么鬼,程晓羽则弯腰鞠躬致谢,虽然他不是指挥却完全担负起了指挥的责任,他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受到尊敬也是理所当然的。 施川杨在排练结束后拉住程晓羽对他诚恳地说道:“你该进作曲系的,你不进作曲系是整个华夏的损失,钢琴表演家太多了,可华夏知名的作曲家却没几个,你应该慎重考虑下转系了。” 其实施川杨心里百感交集,还有重点没有说出来,他不知道他的老师在聆听了这场演奏之后会作何感想,看着这个十八岁的稚嫩少年又觉得上天实在不够公平。 为什么施川杨如此的激动?之前排练没有完全演绎出这三部风格完全不同的作品的时候,施川杨并不能感受到三首作品是多么的优秀,今天效果刚一出来,他就被震撼到了。 第一天看总谱,程晓羽并没有标注出来三首乐曲的性质,而今天他完全听出来了。 程晓羽的《乐之光》的三个章节,第一首是钢琴协奏曲,第二首是现代交响其实也可以算成爵士鼓协奏曲,而第三首是小提琴协奏曲。 普通人当然觉得这看上去没什么啊!但专业人士一看就知道这是多么的牛b。 一般来说协奏曲是很难创作好的,原因有二: 其一协奏曲对主角乐器的理解要求很深。简而言之,作曲家也必须是演奏家。也就是说不仅需要了解这一乐器,还要有演奏级技巧才行,这样才能通晓各种演奏技巧,再将其应用在自己的协奏曲里。比如说帕格尼尼是断然写不好钢琴协奏曲的,因为他的钢琴水平不够他写钢琴协奏曲。 其二协奏曲需要很精巧的平衡。一个乐队和一件乐器相对衡,两部分谁都不能压倒谁。所以对配器的要求也比交响乐要高得多。简而言之,演奏的还必须是作曲大师才行。典型的失败案例就是我们的肖邦大大。写出的钢琴协奏曲里钢琴部分吊炸天,可乐队部分却让人接连叹气。肖邦自己的原版的几乎不能演奏,后世多亏柏辽兹帮他重新配器才建立了这两首曲子的历史地位。 比如贝多芬,是钢琴大师和小提琴大师,所以他能写出钢协(五首)和小协(一首)来。 比如拉赫玛尼诺夫,是钢琴大师,能写出四首钢协。 而许多配器大师,比如之前说的柏辽兹,一首协奏曲也写不出。 这其实非常正常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