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594章 激进的太子

第594章 激进的太子(4 / 6)

义仓粮的税率也不高,良田也不过亩征二升。

樊川这里的稻田,不少可是能产两石以上,这还只是夏季粮。

如果朝廷废租庸调制,那么正式行两税法后,这户税和地税税率肯定要提高不少的。”

这些无地者,身份也多不入籍,逃役脱籍浮寄于乡里,依附于世家豪强,也称之为逃户、隐户,又或地主豪强的部曲、佃户。

户税地税又按夏秋两季征收。

郑老汉原本租了三十六亩地,三十亩水浇稻田,六亩旱地种桑麻,现在武怀玉再租给他二十四亩稻田。

而且每次分地,是有部份为永业,死后也不上交的,那么一次次分下去,最终就没地可分了。

进了庄子,李世民和承乾也还都有些闷闷不乐。

连租押都不要。

如郑老汉他们国初,是有机会回原籍老家,或是就地落籍,甚至还有机会均田分地的,但他们基本都拒绝了,

理由老郑也说的清楚,在关中分不到几亩地,能分的地多点就得迁去边地,老郑他们又畏惧边地苦寒,害怕蛮胡,而且迁移也不易,更重要的是入籍授田后就得服役纳税了,而税赋并不轻。

老师曾经教导过儿臣,说过木桶短板,一个木桶能盛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木桶最长的板有多高,而是取决于木桶最短的板有多高,

武怀玉做计相时主张推行的义仓粮新规,亩纳两升,官绅一体纳粮,这个事情其实就引起许多人反对了。

其中占总人口不过千之二三的大地主们,占田却达百之四五十。

郑老伯还有太子赏赐的三两黄金,又有退还的一千上庄钱,现在又免租落下三十石粮,郑老伯已经在想着,或许等秋后就该请人来把自家的几间草棚,换成夯土墙和瓦房顶,这样就再也不用担心阴雨季节漏雨了,

“臣建议可以一步步来,先选一地试点,总结积累些经验,也发现一些问题,总结改进之后再慢慢更多地方推广开来。

要是彻底无地,还入籍为课丁,那这税赋可就压力巨大。

盖上个四合院房,他也就成了有身份的人,腰肝能更直挺,是了,他马上还将成为武家庄的庄头管事,一年有二十四石粮工钱呢。

郑老汉没想到这天上真会掉馅饼,再三确认后还是高兴的应下了。

郑老汉带头跪伏地上,向着太子和皇帝高呼万岁。

也有些最初分了地的百姓,因为负债等原因,最后违规把地卖了,被地主豪强所兼并,比如武怀玉刚来的时候,在白鹿塬上遇到的武成一家,他家原本就分到几十亩地,但后来都让他卖掉了。

皇帝赐坐。

“不是退租,是重新签份租契,你不是想多租点地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