祐四年(907)钱镠兼并了两浙十三州,被封为吴越王。后来,钱镠使吴越之地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吴越国。”
苏轼不时点着头。
赵抃又说:“几十年后,吴越王之位传到了钱镠之孙钱俶手中。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钱俶为了中华国土的统一,就向宋太宗献出了两浙十三州的版图,这就是‘吴越归宋’。”
苏轼接着说:“由于钱俶纳土归宋有功。所以,从钱俶开始,北宋给了钱氏嫡裔世袭的爵位。”
赵抃长叹一声,道:“钱王献土归宋之事才过去了不到百年的时间。然而,钱氏坟茔已经变得如此凄凉……”
苏轼也默默地点着头。
沉默良久,赵抃道:“请老弟代劳,以我的名义撰写一篇奏章,呈送给神宗皇帝,你看如何?”
“好,”苏轼毫不犹豫地答应道。
赵抃便口述道:“熙宁十年十月戊子,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杭州卓州事臣抃言:……”
(旁白):“通判苏轼受托代知州赵抃写了一篇奏章,既肯定了钱氏祖孙治理两浙的贡献,又赞颂了钱俶归宋而免去战乱的功绩。同时,还用汉光武帝刘秀对待功臣坟茔之例,陈述了应重视钱氏坟茔管理的必要性,并且举荐名叫自然的道士和号为道微的和尚,分别管理杭州和临安两地的钱氏坟庙。说理道情,又提出了建议。神宗皇帝阅后,当即表示同意,批示曰:‘可,其妙因观改赐名曰表忠观’。”
18、赵府 夜
赵抃念着神宗皇帝批示:“可。其妙因观改赐名曰表忠观。”
然后,赵抃挥笔亲作一诗送给自然道士……
(赵抃边挥笔书写,边吟画外声):
帅玉归觐息兵铤,吴越蒙恩过百年。
世赏至今轩冕盛,真孙宜作地行仙。
(第三十三集 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