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页(1 / 2)

“而蝗灾之中最可怕的,自然是母蝗虫,因为母蝗虫一次可以排几百颗乃至是上千颗卵,只要温度合适,气候gān燥又温暖,短短数个星期,这些虫卵就会孵化成新的蝗虫。因此,古代一旦蝗灾爆发就难以灭杀,即便是到了今天也一样!在古代,古人对付蝗灾的唯一办法就是熬!熬到秋后,气温骤降,新的蝗虫虫卵不再孵化,而已经孵化出的蝗虫被低温冻死!”

“林黛玉之所以用‘母蝗虫’形容刘姥姥,其实是在发出警告:跟贾家这样的权贵之家已经把欺凌人民一事视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而人民已经快被bi到绝境了。一旦跟刘姥姥这样的人数量达到一定的临界值,一场浩dàng的、席卷整个天下、吞噬整个王朝的‘蝗灾’就要来临了!”

“只不过因为她寄居在贾家,而这种话又不是她这样的女孩子能够说出口的,因此才会说得格外隐晦。而遗憾的是,大观园里面没有一个人在思想上更她同步,更别说警醒了。

“这样来解释,是不是更加符合原著里对林黛玉的定位?因为是原著里寄予厚望的正统文人的化身,所以才会如此清醒,因为是原著里寄予厚望的正统文人的化身,所以才对对政治和天下局势的变化如此敏锐,也正是因为是原著里寄予厚望的正统文人的化身,所以才会对蝗虫,对百姓民生有着如此关注也如此敏锐。也正是因为是原著里寄予厚望的正统文人的化身,才会有了失落的稿件中林黛玉一死贾家再无翻身之力最后一败涂地的结局。这样,是不是更加合情合理一点?”

王福林无奈了。

李林等红楼剧组的专家们倒是觉得赵长卿对母蝗虫事件的解释更加新颖一点。

是的,作为刚刚从那场浩劫里面走来的人,就是因为母蝗虫一事,才会对林黛玉的评价不高,才会做出那样的处理。

可是,如果是这样的解释……

李林好奇地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恐怕全中国都不可能找出一个合适的人来呢。”

赵长卿道:“你说,我下帖子请北京军区大院或者是政委大院里的女同志来演林黛玉行不行?别的不怕,就怕她们家里反对她们演戏。不过,要是真的演了林黛玉,她们也不会有第二次登上舞台、登上荧幕的机会了。因为观众们绝对不会接受她们演别的角色。”

如果是国家领导人家里的女孩子们,底气肯定是够的,有底气就会有气场,有了气场,再训练一下,肯定比现在这些女演员们更加适合。

赵长卿怕的是,传统的老观念让这些女孩子和她们的长辈歧视演员这个职业,因此拒绝出演。所以,他给中南海下帖的时候,直接就说了,林黛玉这个角色的演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