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我等贪得无厌。” 烛火摇曳下,陈循的面色有些失望。 他自然晓得,高谷说的这些理由,但是他总是不甘心。 想了想,陈循道。 “如此说倒也有道理,不过世用,天子此举,明显是要重用我内阁,既然如此,以陛下的英明睿智,定不会只做一半,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高谷叹了口气,他这个老伙计,这是被官位迷昏头了。 “陈兄既然坦诚,那老夫也不讳言。” “陛下做事,自然会设想周到,设首辅而虚位,自然是心中已有人选。” 陈循的脸色更不好看了,捻着花白的胡子,沉吟片刻,反问道。 “另有人选?” “这京中翰林出身的官员,除你我之外,资历大多不够,谁能堪首辅大任?” 应该说,陈循在朝中沉浮了这么多年,若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他是不会这么激动的。 恰恰是因为,这件事情他觉得大有可为,才会找高谷过来商议。 他之所以笃定自己有机会成为首辅,最大的原因就是。 翰林院比他资历更深的,都死在土木堡了! 虽然相较之下,以他的资历,登临七卿勉勉强强,但是考虑到现在的局势,并非没有可能。 高谷说另有人选,但是他刚刚在心里,把京中的多数官员,都过了一遍,再次确定,京城当中,的确没有什么适合的人,能够入阁了。 于是高谷叹了口气,道。 “陈兄忘了,上次皇上说的话了吗?” 上次?陈循眯着眼睛回忆,过了片刻,忽然睁大了眼睛,两条眉毛紧紧地绞在了一起,道。 “你的意思是,皇上要从有地方经历的部院当中特简?” 外朝当中,翰林院出身能混到三品以上的寥寥无几,还大多都是刚刚补缺上去的。 但是要说非翰林出身的,虽然还是不多,但是挑选的余地就宽泛多了,各部侍郎,各寺寺卿,都察院左右副都御使,都在此范围内。 甚至如果是要从地方直接特简的话,那就更多了。 各地的布政使,总督,巡抚,不说一抓一大把,那也是一抓好几个。 陈循坐不住了,站起来道。 “可是为何呢?” “陛下这些年从未出过京城,更不曾听说,跟地方的哪个官员有过往来,没道理弃用吾等侍从之臣,自外简拔啊?” 高谷摇了摇头,道。 “皇上的确不曾出京,也没有跟地方有什么往来,但是陈兄不要忘了,就在这几日,皇上特召了一位大臣进京。” “自其进京后,一应军国大事,皇上必问其意,更曾召其入宫,数次密谈,倚为肱骨之意,难道陈兄看不出来吗?” 陈循愣了愣,反应过来他说的是谁,反问道。 “王简斋?”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