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大明可以改变互市的对象,再造出一个也先,让草原各部,永远陷于战火当中。 这可比什么重税之类的,都能打动老大人们的心。 毕竟,收税多了,肥的是户部,但是边境如果能够安宁,对于整个朝廷来说,都是大好事。 殿内涌起了一阵议论之声,原本持反对态度的许多大臣,渐渐的都趋于倒向支持。 当然,不仅仅是刚刚的一番辩论,更重要的是,于谦的坚决态度,起到了很大一部分作用。 自从前任天官王直致仕之后,朝廷当中威望最高的,就数礼部的胡濙和兵部的于谦。 胡老大人日常睡不大醒,所以如果单论威望的话,于谦在朝堂之上,可以说是无人可及的。 毕竟,这一任的天官大人,受的非议颇多,有点撑不起百官之首的名头。 再加上,于谦一站出来,便算是户部和兵部两个要害部门一起出手,份量着实不轻。 说起来,这件事情还真的够让人意外的,明明这件事情得利最多的应该是户部,结果如今,态度最坚决的,却是需要出兵出力,但是落不着什么好处的兵部。 这不由让老大人们对于谦的敬佩再深了一层。 随着议论声渐渐落下,朝臣之中又站出了一人,却是翰林修撰裴纶,他上前道。 “陛下,脱脱不花与也先如今敌对,若同意互市,也先一怒之下伤及上皇,吾等岂非千古罪臣?” 第367章 论吵架天官大人还没怕过谁 奉天殿中忽然就安静了下来,老大人们都没有说话,纷纷望向开口说话的裴纶。 说到底,互市一事从根本上讲,是一个政治事件。 它关系着大明和蒙古的邦交,尤其是在太上皇还被裹挟在迤北的情况下,谁都无法预测,开放互市带来的后果究竟是什么。 只不过,大多数的朝臣,并不敢明面上把这些话说出来而已。 当然,朝堂之上总是有或自愿,或被迫的“愣头青”,譬如眼前这个裴修撰。 高高的御座上,朱祁钰的目光也落在这个并不年轻的翰林修撰身上。 裴纶,永乐十九年的探花,才学出众,善于诗文,还是个硬骨头。 可惜,不适合官场。 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和薛瑄有些相似,但是不一样的是,薛瑄能开创一代学派,有心中之道。 但是裴纶却是一个真正的腐儒,从中进士开始被授翰林编修,到现在为止,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不过是从七品编修,变成了从六品修撰。 前世的时候,朱祁钰没少看到他的奏疏,文采倒是不错,可惜只会夸夸其谈,张口闭口就是圣人大义,既不懂实务,也不会交游。 让他来当这个出头鸟,高谷倒真是物尽其用。 不过,对于裴纶的质问,朱祁钰却没有回答。 凭裴纶区区一个翰林修撰,还不够让他亲自开口解释。 不过,让他有些意外的是,头一个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