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以意义言,勉强似乎说得过去。
(2)问: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之道何如?
答:试以品茗为喻。最佳的茶无论是武夷小种,或是铁观音、铁罗汉,都是初喝时若不觉其味,静默三分后才得其此中不足与外人道之底蕴。若有西洋人以铁观音之味为不甚明显强烈,必先加以牛奶而次加以白糖,那简直是没有喝铁观音的资格。幽默也是雅俗不同,愈幽而愈雅,愈默而愈俗。幽默固不必皆幽隽典雅,然以艺术论自是幽隽较显露者为佳。幽默固可使人隽然使然而笑,失声呵呵大笑,甚至于amp;quot;喷饭amp;quot;amp;quot;捧腹amp;quot;而笑,而文学——最堪欣赏的幽默,却只能够使人家嘴旁儿轻轻的一弯儿的微笑。
(3)问:然则三河老妈的笑话好像是加牛奶加白糖的铁观音了?
答:哪里的话!三河县老妈的笑话唯一的趣味,是他的一点腥气,异常脍炙猫口,其实一点的文学趣味都够不上。说他是加牛奶加白糖的西湖龙井、雨前、香片,我还要说amp;quot;彼乌足以当此!amp;quot;大概是没有喝过铁观音的人总能有此等发问。
喝过铁观音而不觉其味者,亦在其例。
(4)问:amp;quot;陶然amp;quot;先生以为中国人对幽默或爱伦尼(irony)完全没有理解的能力,确否?
答:这是千真万真。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第一章绪论,述及当时北大教职员欢送蔡孑民先生游欧的集会,散会后梁先生问陶孟和及胡适之所谓中国文化何所指,陶胡二先生答以amp;quot;今天天气太热amp;quot;。这本是不大正经幽默式的答语,而梁先生拿他太当真,遂以为陶胡对于中国文化果无见解,他们amp;quot;所说的(文化)完全是虚伪,完全是应酬!非常无味,非常要不得!amp;quot;这些话实在牢骚;梁先生是我所敬重的一人,然而老实说,此地梁先生有点欠幽默。前个月还有人要加副刊记者以提倡amp;quot;胡适论amp;quot;及痰迷诗的嫌疑。前几天还有蓝公武的那封信。此种欠幽默的读者在北平城里可以说是amp;quot;随拾即是amp;quot;。
(5)问:中国人是否天性若此,不然何以养成这全国欠幽默的读者?
答:欠幽默读者之养成,排场一点,可以说是端赖于礼教霑化之方,浅显一点,应说是当归功于那些威仪棣棣道学先生的板面孔。板面孔之文学即不幽默之文学,二而一,一而二也。其实面孔愈板愈靠不住,愈近于不通秀才之嫌疑。以当代通人论之,章氏梁氏只有一个牢骚气,或蔼然可亲之貌,何尝板其面乎?(或问amp;quot;板其面乎amp;quot;之笔法何自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