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位老乡贤告诉我,英都的昭惠庙,早先是从九日山的昭惠庙分香而来的。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并且,九日山的昭惠庙,已渐渐远去,只有这里,依旧香火如烟。
早先,我对神庙并不存在多大兴趣。后来,慢慢接触许多有关于神庙的传说和故事,便开始由一种忽视和忽略,慢慢转变成为一种敬仰与谟拜。再到后来,我开始感觉,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文化信仰,这期间,有着诸多可以发扬和传承的品质。
所以,当我们走近昭惠庙时,首先应该聆听的,是一代又一代先人的传说和信仰,他能让我们保持一种永久的缅怀和精神性寄托。英都的昭惠庙,带着一千多年的传奇和传说,比起那无数香灰堆积而成的、灰色的信仰,似乎更加久长。
确实,这是一栋现代化的豪华仿古式建筑,虽然占地面积不大,除前面有一条水泥路之外,左右两边及后面,都让更多更现代的楼房,给遮掩了。它一不临山,二不近水,然而,那一千多年的历史韵味,让它保持一种民族和地方文化的份量,十分精彩。
2。
昭惠庙位于英都镇的董山村,原名董山宫,是一座重山芜殿式建筑结构。在绿色琉璃瓦的屋脊上,立塔盘龙,一条条闽南传统的燕尾脊往上扬起,直指蓝天。
庙前两侧,各有一对青石狮子,其威武雄壮,扭头向内。石狮的内侧,各有一道护栏,护栏中间有一个七级台阶,正中是一幅浮雕,有九龙戏珠。七级台阶拾级而上,殿前有四根巨大的石柱,二青二白。中间两根是青石盘龙镂空石柱,奇伟壮观;外侧两边各有两根刻字的花岗岩白石柱,上面书有一幅对联,其色着金。联云:渊源溯九日延福昭惠;香火传千年保境安民。
整个庙前的正堂面,除了数条白石之外,几乎是清一色的辉绿色花岗岩立体雕塑,其工艺精美绝伦,栩栩如生。
檐下,依然是雕花刻木,红、黑、金油漆相间。这些,历来是闽南独有的建筑传承,虽千篇一律,却各有精神。及至里面,雕刻和油漆之工,亦是精灵活现。青龙盘柱,白石题金。庙里住着三位神仙——一是仁福王,二是李本官,三是董大王。据说,这三位神仙,和海丝之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昭惠庙里有许多故事,多与走船跑海,相牵相连。
据说,董山村原来只有这一座小庙,是奉祀“太保公”的。那么,这“太保公”又是何许人呢?原来,他是梁山好汉——神行太保戴宗。为何奉祀这位“神行太保”呢?因为在英都的地域里,流淌着一条溪流,叫“英溪”“英溪”与晋江上游的“西溪”相连,汇入晋江直奔大海。早年,西溪上游经常行水跑船,往上逆行溯水时,必定要有纤夫拉船。为了让木船一路跑得顺跑得快,便奉祀起梁山好汉——“神行太保”戴宗。
这“太保公”又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