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条由照惠庙底庵而起的古官道,穿越历史,从一千多年前的宋代,经20多公里的艰难跋涉,延续到永春东关桥。历史,就是这样走来的,它穿越过五台山,而五台山的故事,又让历史包容在群山峻岭之中
唐高宗年间,四川祖籍的云南团练副使李元溥,为逃避战乱弃官隐居于此。他行医积善,扶助乡民,修行二十余载后,突有一天,听到天上隐隐仙乐之声,遂羽化归去。后来,乡人念其恩德,为他塑身立庙,称通远王,又叫福佑帝君。
故昭惠庙也就成为泉州最早的“海丝”保护神,1300多年前,李元溥早在妈祖之神还没确立前,就已肩负海神的责任。故此,乡人都说,这昭惠庙,可比九日山的昭惠庙还早啊!当然,这其中的说法,还得史家鉴证!
2。
古官道的源头,是从昭惠庙的底庵开始的。绵绵长长20多公里,从这里起步并翻山越岭,直奔东关桥。无须招呼,自然成就一份虔诚!
所以有人问我,这古官道有没有什么好的风景名胜?我笑了:“这只是一条平常不过的山间石路,1米多宽,它和我们平常走过的山石路没有什么区别。但它的历史以及它的完整性,却是值得我们走上一走,挖掘一挖掘的,并为子孙后代,永久留存!”
从这条古官道拾级而上,是一条土生土长的山石路,最宽的地方约2-3米,窄的地方1米左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它——从宋代,一直延伸到我们脚下!作为当代人,我们有机会承接这种重任,并期望它继续保存,看起来还是任重道远的。已是深秋时分,这里的天气有些微凉,尽管还能透露些许阳光,但古道两旁的树木,已渐渐褪去往日华彩,山路,因布满青苔,开始略显得有些深沉。
自宋以来,由泉州通往永春、福州的这条古官道,一直是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一千多年以来,有多少达官显贵、学儒商贾、平民布衣由此而过,留下无数兴衰成败、喜怒哀乐的脚步声。他们的跫音,由远而近,由近而远,慢慢消失在丛林之中。
一路而来,我们在古官道的脚底和两边的石头上,发现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有形似脚掌的,奇状怪异的仙脚印;有刻画在石上的,没人读懂的藏宝图;有古代驿站的遗址,及相隔3-4米就有一个的栓马石;甚至,还几方不知年月的摩崖石刻
自然,五台山的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登高山而望日出,当然是一种奇妙神往,故在这条古官道上,有一处人们可以向往的“观日台”一览气势磅礴的辉煌日出。
据当地人说,最让人羡慕的,是之前常常有乡人在古官道两侧的山林里,刨出许多金银财宝。故此,那幅莫名的藏宝图,更给人神奇和幻想了,许多传说应景而生。
3。
据说古时候,有一巨富书生上京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