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戴高山文集> 为刘邦同志平反

为刘邦同志平反(5 / 6)

归是历史,不是!

4.

当年,太史公在汉武帝的强权之下,大写刘邦的坏话,并且刘家几代皇帝都不怪罪于他,足见刘家对人的宽宏大量。同样,在当时没有成王败寇的笔调下,把失败了的项羽写成英雄,把胜利了的刘邦写成小人这种手法,确实让二千多年来诸多历史学家深感同情,并深信不疑——太史公的神来之笔,确实还原了历史,让人拍案叫绝。

可事实呢?由于后人对刘邦的推子下车及“分一桮羹”的过度渲染,让现代人对这段史实产生了责疑。虽然我们无法回到历史中去,但历史永远总有逻辑性的一面!

不错,当年司马迁确实因为李陵事件倍受牵连,并遭受汉武帝的宫刑。司马迁对汉武帝,肯定是心存愤恨的。于是,他在尊重重大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写了一些刘彻他爷爷家的糗事,以此来泄愤并假与臭骂刘家!只是当时刘彻并没有看到此书,否则他肯定不只是尴尬,而是勃然大怒,并将之付诸一炬。

原来,史记并非司马迁在世时就已经面世了,而是他的外孙杨恽被封为平通侯后,看到当时的朝政清明,想让外祖父这部巨著重见天日,才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在时间过去若干年后的汉宣帝眼中,别说对刘邦,就算是对刘彻,也已然不是那么清淅明朗了!那么,战争中的那些小插曲,又有谁会去追究呢?反正,刘盈和鲁元最终都活了下来,并且,刘盈做了皇帝,而姐姐鲁元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弟弟做皇后,最后也混得一个皇太后的名声,他们没有必要抹黑自己的父皇!

后人每每读到史记?项羽本纪时,总少不了骂刘邦为人狠毒。然而二千多年以来,却少有人能从史记?项羽本纪:“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这句话中,看到一些什么呢?

如果当时刘邦不是对家人怀有深深的牵挂,又何必“欲过沛,收家室而西”呢!不如直接往西或差一亲信过去沛县看看,岂不是既安全又省事吗?

5。

另,史记有载:“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后人读史至此,自然又不忘骂起刘邦欺负父亲,说他早年不务正业,父亲曾教训于他,并说他不置产业。于是心生怨恨,当着众朝臣的面羞辱父亲。

自然,这回刘邦又成了一个不孝的小人!

然而,笔者以为:刘邦建成未央宫之初,第一件事就是为父亲庆寿,并亲自奉酒,为父亲祝寿。而席间所说的那些话,自然是一些风趣幽默的俏皮话,怎么可能是羞辱父亲呢?他说:老爸,当年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