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胜利,自然是使尽了手段。太公在项羽手中,项羽为了扭转不利的战局,首先利用太公来要挟刘邦,这已充分说明了项羽不义在先。既然他和刘邦是结义兄弟,刘邦的父亲就是他的义父,拿义父来要挟兄长,这是项羽的仁义道德吗?
所以当时刘邦不无讥讽地说:“我父就是你父,要杀,分我一桮羹吧!”项羽若是真把太公给杀了,则要背负更深一层的不仁不义不孝了,那么如此一来,刘邦也就只能忍着疼回家去哭鼻子了。好在刘邦能够了解项羽的心性,在这种两难的境地下,他首先投出了一张不孝的牌,看似下策,实乃上上之策也。
请问,谁又能有第二种方法呢?以硬碰硬,虎口夺食吗?电视连续剧雪豹中,不是以周卫国的父亲跳楼自杀为结局吗?他激起了我们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却失去了一个好父亲!虽然时境不同,选择也不尽相同,但刘邦首先在所谓的仁义上抛弃了父亲,却又在正义上挽救了父亲和帝国,这样的好事,不是一般的强者所能做得到的!
再者,项羽想利用太公以扭转战局,并不是第一次对刘邦行使这种不义手段的,当年在鸿门宴上,项羽已经有过一次不义之举了。然而,司马迁却把故事写成了是项羽的仁义,放走了刘邦,然而事实呢?在那个宴会上,依然是项羽怀有不义之举在先。
当年,刘项二人受命于怀王时曾有约在先:谁先入咸阳,王之!是刘邦的运气好,先入主咸阳。但项羽却仗着自己的实力强大,不旦不兑现承诺,还准备在鸿门宴上暗算刘邦。诸位,咱们不妨摸摸良心说说看,他这样的行为能够仗义吗?
中国人历来讲究愿赌服输,可你项羽和人家赌了却并不服输,这是大英雄所为吗?
你项羽的功劳是够大的,但你还是后入了咸阳;虽然你灭了章邯二十万秦军,却让人家给拖住了,这是你的运气不好,怪谁呢?你后入咸阳不认输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诛杀人家呢?似这等不义之人,后人为什么还称之为英雄呢?
故对此,我不太理解!对太史公的史录,也缺乏信任感!我似乎听到太史公在背地里骂刘彻说:“要不是项羽的仁义,会有你们刘家的今天吗?”
是的,在史记中,我们不止一次看到太史公放出的信息:要不是项羽帮你;要不是项羽不杀你;要不是韩信帮你如果这些都不是,那么你刘邦或许就做不了皇帝!可偏偏这些都是了,刘邦也因此才是胜利者,是至高无上的汉王朝统治者,是中华汉民族及汉文化的缔造者和奠基者!
当我们重新翻开楚汉战争史时,不难看出太史公对项羽的爱和同情,已然超越了书写历史的冷静。他想用他的笔,让后世的人们,扭转这个既成事实的战争史观。
的确,许多后人也觉得,当年项羽要是多行不义而杀了刘邦,这天下还有谁能与之争锋的呢?可历史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