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戴高山文集> 为刘邦同志平反

为刘邦同志平反(3 / 6)

的刘邦,又怎么会饶恕于他呢?类似韩信、英布此等功臣的下场,夏侯婴又能如何呢?

综上所述,在争战如此强烈的中国古代,按理,如果刘邦真的是为了逃命而抛弃子女,在封建时代也并不是一件什么伤天害理的大事!做为国君,孰大孰小你们这些小老百姓应该分得清楚对吧?一句话,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关你司马迁屁事?

特别是在战时,此等事算是小事了,又有哪个史官不怕杀头,刻意去记录皇帝家的糗事呢?刘邦要真做了这种糗事,又怎会让史官记载在书呢?也就是说,司马迁是根据什么来编写这个故事的呢?话说至此,估计拿这个问题来问诸位,诸位也自当无言对吧!

故此,我以为司马迁在史记中插入这些小插曲,恐怕是对当年汉室刘家有些怨恨吧?倘若不是,最多也只是般的一个故事情节吧?并非史实!

当然,如果我们认为当时刘邦之所以放弃子女,是自己引开追兵,而想让这对幼小的子女得以安生解脱,这样的逻辑,似乎才有一些可信度吧!

3.

我们再拿第二件事来说说吧: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祇益祸耳。”项王从之。

从这段故事中,我们似乎看到的不是刘邦的无情奸佞,而是他的大智慧、大勇气。

试想,在当时的情况下,项羽要杀他的父亲,想利用他对父亲的孝顺来威胁于他,他又能做什么呢?在已经是胜券在握的当时,他还有可能投降吗?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做为大汉天下的奠基者,刘邦并非胸无大志,否则他也不可能战胜项羽,成为一代豪杰。

以牺牲自己的父亲赢得天下统一,这种事不只是刘邦当年这样做了,在数千年文明的国度里,不知有多少想成王成尊的人,这样做了。并且,像刘邦这样打算在最坏时刻牺牲自己父亲的君王,事实上并没有牺牲成功,而是最终使父亲得救了!

一个具有非常思维的人在非常时刻使用非常之法,足见其是大智慧的。他的冷静促使项羽放弃了以太公要挟他的想法,并使之感到无信无义无地自容。刘邦十分了解项羽的妇人之仁,故此冷冷地对他说:“当年我们都北面受命于怀王,并结义为兄弟!项羽啊,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啊!你要真杀了,那就分我一桮羹吧!”

此话既出,乍一看刘邦不孝是事实,然故事却突然反锋一转:诸位不妨仔细思考,事实上只能说是项羽不义在先了。

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吧:当年两国争战,双方为了达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