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戴高山文集> 泉州南少林

泉州南少林(1 / 3)

据清蔡永蒹西山杂志记载:“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秋,诏焚少林寺”时至1992年10月重建,已有229年的历史了。

在这229年之间,因无人敢再提重建少林寺,因此,泉州南少林是否在清源山下的凤山存在,一直是个争议。所以,当我们重新问起少林寺练武场上,那两棵老榕树有多大的年龄时,当地的老者和僧人都说,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

由此,我们推断,在这两棵老榕树之上,曾经有一座很大的旧禅寺。就是现在的少林寺之原身——“镇国东禅寺”的原址。所以,我们也一直在探究,这两棵硕大的榕树,到底见证了多少少林寺曾经有过沧桑的历史。但它们却默默地站着,只承受着这百代风雨,却不发一言。不管有多少历史沧桑在这里演变,它们都应该是能看到的,能够证明的

但是,它们依然不发一言!——但不说,并不等于没有。

从各方面的史料来看,泉州南少林原名为“镇国东禅寺”始建于唐龙朔年之前。传说是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法师创建,并于此传授武艺。当时智空法师在东禅寺,西山杂志引自唐,许稷闽中记有记载说:“天坛傍少林寺,智空禅师拜会王太守,立于天坛。”可见,如果此引为实,那么“镇国东禅寺”和智空法师在唐朝,已经不再是争议的话题了,是存在于事实的。

那么“镇国东禅寺”的后身是不是转化为泉州南少林寺呢?这才是一个值得探讨、考证的问题。

话说在唐龙朔年前所建的“镇国东禅寺”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兴旺衰败的记录。

第一次兴于龙朔年前,毁在天佑年间。有关记载说“少林寺反王审知附梁,被毁”!第二次兴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毁于元至元十三年间。有关记载说“清源少林寺千僧反蒲寿庚之降元也”第三次兴于明洪武年间僧众抗倭,而毁于清乾隆年间“胡惠乾事件”当时的乾隆皇帝害怕福建、广东二省反清遗老会勾结郑氏集团谋反,而下令火烧少林寺。

纵观泉州少林寺这三段兴衰史,有一种深刻的历史正义感在我们心中沸腾。自古以来,少林寺的英雄豪杰们就是正义的化身。从十三棍僧救唐王,到反王审之附梁;从北宋太平兴国到元至元十三年少林寺千僧反蒲寿庚降元;从明洪武年间众僧抗倭到清乾隆年间的复明反清。在这些历史事件中,无一不体现少林寺众僧斩奸除恶的侠义豪情。

当然,如果按照清蔡永蒹西山杂志溯引而上,转引唐许稷闽中记:“天坛傍少林寺,智空禅师拜会王太守,立于天坛。”那么“少林”这二字自唐以来在泉州就有了,泉州“镇国东禅寺”被称之为“南少林”则已经不在话下了。

但是,让人难以完全信服的理由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不能找到任何物证可以证明“镇国东禅寺”就是南少林寺的前身。在当今信奉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