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玄幻小说>盛唐挽歌> 163.第147章 透心凉

163.第147章 透心凉(3 / 4)

算多,一次不小心,命没了就没了。

这些事情方重勇虽然不是全部都知道,但也从侧面收集到了许多零零碎碎的关键信息。

刚刚在河对岸作壁上观的另外一支吐蕃军,现在好像刚刚睡醒一样,也开始在河对岸列阵等待,只是不明白他们到底想做什么。

去年的时候,为了稳定政权,缓和佛教与苯教贵族之间的矛盾,赤德祖赞不得不在吐蕃流行天为由,将许多僧人驱逐出境。

世间谁有不死光环,可以保证自己在战场上能活到寿终正寝呢?

想到这里,他面色发白,身上的冷汗都吓出来了。

沙州小城已经解除了围困,要不要乘胜追击,解除罗城之围呢?

沙州以外,会不会有吐蕃人的援军赶来呢?

乃是重新规建的部队,战斗力并不强。

吐蕃国内的经济制度,是带有农奴色彩的采邑制度。理论上是“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所有的吐蕃国土都是赞普的,名义上是。

方重勇忍住内心的不适,看着王思礼从容指挥唐军,调度兵马出击,无奈的叹了口气。

某以为,吐蕃军精锐,并不在此,所以我们可以与罗城唐军里应外合,绞杀河对岸的吐蕃军。”

甘泉水对岸,还有一个吐蕃大营,二者隔着河水相望,也不知道彼此之间有没有隶属关系。方重勇心中纳闷,但表面上不动声色。

“结阵!”

甚至在吐蕃建立的过程中,很多东岱不乏世仇毗邻的情况。

吐蕃君主与贵族争权,渗透到了藏地的佛教与苯教之争当中。宗教只是工具,权力斗争才是乱象的实质。

当然如果只有这些毛病,倒也罢了,吐蕃军高层可以调和。

方重勇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然后眼睁睁看着泅渡过河的吐蕃人,在立足未稳的情况下,便被冲到河岸边的唐军骑兵,如同宰羊一般的杀掉,毫无怜悯。

“等待在未来之途的会是什么,我不知道。不过,肯定是与和平、善良、正义完全无关的东西吧!”

作为敌人的方重勇,在一旁看得都心疼!

“据俘虏交代,这次我们交手的对象,是十多年前被信安王殿下带兵打残的吐蕃大同军。

中晚唐与五代十国的丘八们,常常行事猖狂而不计后果,未尝没有不做身后打算的原因在里面。

方重勇没有矫情,老老实实的退到了离战场更远的地方。就算他不能杀敌,也不能拖王思礼的后腿呀!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方衙内很有逼数,知道自己是什么人。

只要对方主将脑子还正常的话。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时,赤德祖赞迎娶了唐朝的金城公主,引入了更多的佛法与僧人,同时还收留因战乱逃亡到吐蕃的西域僧人。

而赞普治理国家的方式,便是通过“租赁”的形式,将其分封给大贵族。大贵族一方面要给赞普缴税,另外一方面,又采用“包税制”的方式,将其分封给更小的贵族。

此刻站在这杀人如麻的战场上,方重勇亦是体会到了底层丘八们的悲壮。人命如草芥的年月里,哪怕是卑微的生命,也在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