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艰难,信仰崩塌,人们不知道还有什么是可靠的。
再往后,大夏电视剧的发行与播出体制也发生了变化。
九三年,帝国电视台以三百五十万元的高价购买电视剧《爱你没商量》,开启我国电视剧“货币化交易”的历史。
相应地,广告成为了电视台收入的主要来源,主导媒体市场的商业逻辑就就不再是“一人一票”了,而是“一元一票”。
自然,电视剧就更在乎广告商最钟情的城市富裕消费者与沿海地区商业阶层的价值取向与文化趣味。
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普通工人、城市底层人民、儿童和老人,因为缺乏消费能力,声音和文化需求被逐渐忽略。
从《编辑部的故事》中,也能窥见这一点。
当人们津津乐道于文艺女青年戈玲二十多年前的时尚穿搭时,不得不说,商业化的浪潮已经渗透当时的人心了。
九八年播出的《将爱情进行到底》,是大陆第一部青春偶像剧。
它讲述的不只是几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更是“改开一代”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彷徨心态的缩影。
李大鹏和许静蕾因为这部剧初次相识,后来成为柏林影帝的廖帆献上了他的处女作,随着这些年轻人的青涩身影,观众的记忆也被永久定格在那个动荡不安却又充满希望的年代。
此时的大学生,一出生就赶上了国门打开,高考已经恢复,知青纷纷返城,先锋小说流行,市场经济兴起,成长在喧哗与骚动年代里的年轻人,怀揣着巨大的热情要改变社会。
然而,随着主人公的成长与变化,我们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高唱理想的青年逐渐死去,取而代之的是被市场逻辑塑造的成年人。在这背后,是开放后市场体系与新自由主义思想的高度融合。
后来延续《将爱情进行到底》故事的《奋斗》,逐渐内化了新自由主义市场逻辑与全球资本主义体系。
发端于港岛地区无线卫视的《金枝欲孽》及其随后泛滥的国产宫斗戏,更是以借古讽今的方式,将你死我活的新自由主义丛林法则演绎得淋漓尽至。
零一年,弯弯地区根据东瀛漫画改编而成的电视连续剧《流星花园》引发轰动,在整个东亚造成东亚万千青少年狂热追崇偶像的亚文化现象。
这是一个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灰姑娘与王子”的校园爱情故事,不过灰姑娘与王子之间的贫富差距被刻意淡化,经过精致改装后变成所谓的“校园爱情”,并以“外貌至上主义”原则搭配男女主角。
《流星花园》打开了一条通道,让底层民众得以窥见上流人的生活,同时这种“跨阶级”的爱情也为年轻女性提供了一个想象空间,暗示她们对爱情可以拥有无限遐想。
富家子弟和白领精英的角色在荧屏反复跳跃,占大夏人口绝对多数的农民和工人,在电视上始终不见他们的身影。
法国当代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里问道:“谁是话语的主体?”
零二年,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只占省级卫视播出的电视剧总量的百分之二不到,专业化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