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五花八门,但在其中会发现铺天盖地的“都市频道”却没有为农民等群体开设专门频道,大多数频道只迎合城市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也有几部剧成为例外。
同样是讲述北漂青年故事的《上车,走吧》,比后来的《奋斗》远远要更真实。
对了,那部戏的主演是黄勃。
二零五年播出的《生存之民工》尺度更大,更尖锐,更惊心动魄。
以至于二零一三年重播时,不得不大量删减内容,甚至把名字也改成了《春天里》。
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挤在大城市简陋的工棚里,三更灯火五更鸡,起早贪黑劳苦工作,却拿不到一分钱。老板推三阻四,无奈之下,他们只有集体追讨,迎接他们的却是无耻的威胁和恫吓。
他们想尽了办法,有工人不顾危险追上了老板的面包车,结果被其手下打得手破血流。
面对心狠手辣、诡计多端的老板,他们毫无还手之力,许多人因此而家破人亡。
在当时,各大卫视频道帝王戏说、谍战传奇、狗血雷剧风行,这一小帮人带血的呐喊,很快就被淹没在一派莺歌燕舞、升平景象中。
包括紧随其后的《乡村爱情》,从最开始关注和切实反映东北黑土地年轻农民的日常生活和农村社会生态,到后来续集越来越庸俗化,脱离现实,“凑集数”痕迹日益明显,甚至开始胡编乱造。
而都市剧方面,经过前些年的沉淀以及社会的急剧转型,终于爆发出了一朵奇葩之作。
千禧年以后,官商勾结所构建的超稳定结构,已在很大程度上阻塞了正常的社会流动机制,社会与阶级的对立空前严重。
《蜗居》应运而生。
它体现了大夏城市中产阶级身份认同后的焦虑和压力。
短短四天,这部剧就创下收视新高。
城市中产阶级是一群深受广告主青睐的消费者。
路虎汽车在《蜗居》中就植入广告:宋思明告诉海藻,路虎就是男人的腿,我觉得它是车里是最好的一款,这开车的男人,有血性的,都希望有一辆路虎。
不出所料,第二年路虎销量暴涨,增长幅超过百分之一百。
但是,大夏的中产阶级却是个伪命题。
的确,大部分白领与下岗工人和失地农民不同,因为他们拥有一张大学文凭,从而可以得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可这张文凭不过是大学扩招后带来的附属品,他们多数本质是转型社会下的“新穷人”,当他们深深憧憬着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时,结果无论在物资还是精神上,都日益贫困。
对住房私有产权的向往,使他们宁愿选择逆来顺受并内化社会分化现实,成为房奴一族。
就像剧中女主角海藻,身为城市年轻白领一族,却选择成为别人的情妇,只是为满足她姐姐在大城市里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的愿望,同时也如愿以偿过上了她一直向往的奢靡的生活。
尝到甜头的盛海卫视,从二零一一年下半年开始,确立频道黄金剧场的定位是“承接新锐和都市”,各大电视台纷纷效仿,都市剧瞬时如过江之鲫。
零八年,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