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宗不愿求胜只愿求稳,他与红巾军的约定岂不是注定落空?
这些人想不明白,张无忌却已忽然放声大笑,摇头叹道:“我这位宋师兄啊……”正如在河间府时他被自己看穿了原是重生的身份,便一走了之,半点应对之策都拿不出来。这一回,也是如此。倘若弥勒宗弟子不肯发兵来救白莲宗,他这一句“金乌”之约又当如何实现,只怕是半点不曾想过。宋青书虽说在兵法上极有天赋,可惜他的性格缺陷也过分明显,无论前世今生都毫无长进。但凡事有不协,他又无力化解,便只会一躲了之,难当大任。想到此处,张无忌不由低声一叹。“可惜了他这一身用兵之才!”
然而张无忌却终究是不识兵法,他的推断可以自圆其说却实在并不准确。宋青书打下桐城,安庆之围已是不攻自解。纵然弥勒宗并不发兵来救,红巾军百战之师也能支撑到孛罗特穆尔自行退兵,所谓的“金乌”为号,不过是给红巾军多一份心理上的慰藉。宋青书倘若当真趋易避难,又如何会只带一千骑兵便敢于正面对冲元军铁骑?之所以并不坚持要弥勒宗发兵,只因他自知不是张无忌,没有明教教主的身份,徐达和常遇春二人未必会听他的。
却是常遇春听闻张无忌提及宋青书的用兵之能,不禁万般感佩地附和:“昨夜骑战的确畅快淋漓,此战之后蒙古铁骑天下无敌的神话再也不复存在!宋少侠亲制的‘霹雳雷火弹’更是声震百里威力无穷,用以攻城略地可收奇效。”
“霹雳雷火弹?”张无忌闻言顿时一惊,他身为现代人,自然知道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模式。张无忌在灵蛇岛遇到波斯明教中人,见识了波斯人的“霹雳雷火弹”,实际便是后世所提的火炮,由此也想到原著中屠狮大会上,峨嵋派也曾用过“霹雳雷火弹”,莫非这峨嵋派的“霹雳雷火弹”正是出于宋青书之手?想到此处,他再也坐不住,当即追问:“常大哥,这‘霹雳雷火弹’究竟是何模样有何威力,你细细道来!”
常遇春虽说用兵尚显稚嫩,可他毕竟上历史上有数的千古名将,军事眼光极为老辣。宋青书昨夜以骑兵与元军正面对冲,他自信假以时日自己也能做到。但这火药之威却是教他又喜又惊五味陈杂。见张无忌郑重其事,他也暗自佩服张无忌的眼力,便将他所见宋青书如何使用这“霹雳雷火弹”的始末,以及其给元兵造成的伤害一一言明,最后叹道:“这‘霹雳雷火弹’这般了得,实非人力可当!投向城门,几丈宽的城墙眨眼便炸塌了;投向元兵,连人带甲都炸成了碎肉;若是投向骑兵,马匹天生怕惊,怕也难逃一死。”
“有朝一日,火药大规模使用,便是刀枪剑戟、战马战车正式成为历史的时候。只要有足够的火药,以一队人压制上千人也是平常!”张无忌闻言也是一叹,黑火药的配方他多少也知道一些,一直想着要找个机会拿出来给义军。然而如今听常遇春的描述,宋青书研制的火药的威力,只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