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再增加一个前内定心部和后内定心部。”
“还有尾翼这里的形状、重量,可以再斟酌斟酌,以便确保在命中目标之后,能够有效地保证弹芯的稳定……”
他的语速并不算快,讲解的也还算浅显直白。
不过早已经习惯用纸笔将他所说的内容都记录在纸上的张数顺等人,还是飞快地掏出笔记本开始记录。
李暮一边说着,一边又看了一眼张数顺手中的钢笔,暗道:“这小子不会把我的钢笔给顺走吧。”
在这个年代,一支钢笔,也算是一件小小的奢侈品了。
当然,他倒不是心疼那点钱。
只是这只钢笔,可是当初元|领导送给他的,纪念意义要远大于实际意义。
……
用了20多分钟的时间。
李暮才将弹体部分的设计思路完全介绍了一遍。
当然,仅仅只是有思路还不够。
想要完成最终的设计,还是要费不少的功夫去验证才行。
——不过那是以前一穷二白的时候。
现在他们有着超算,有着03型计算机,完全可以利用起来,依靠强大的算力和软件,去排除一部分错误答案。
“03型计算机机所里就有,你们可以去用cad来进行辅助设计。如果还是不行的话,可以去半导体研究所,用那里的计算机算。”李暮说完设计的问题后,又道。
徐顺寿眼前一亮,嘴上却道:
“可是我们听说那两台机器的计算任务都排到明年去了,我们去插队合适吗?”
第一代超算和第二代超算的信息,都属于绝密内容。哪怕对内部研究人员,也不会透露太多的信息。
因此他和许多的普通研究员,只知道半导体研究所有两台算力非常高的计算机。
但具体叫什么,算力有多高,一概都不清楚。
“算不上插队,您说是我让大家过去的,那便会从原本的任务里挤出一些时间来。”李暮笑道。
半导体研究所两台超算,其实算力相对还是比较饱和的。
只不过是最近电传飞控那边占用了不少的资源,才造成了排队的情况而已。
当然,以威龙-1的重要性,小小地搞一些特权,也不会有人有任何意见。
……
和张数顺等人闲话片刻。
李暮接着又说了说脱落部分的设计问题。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这个部分,设计起来还是相对比较复杂的。
虽说机制简单来说,就是使用特定的机械结构和易碎材料外壳,来保证达到一定速度或压力下会自动破裂,露出内部的穿甲部分。
但在实际的设计过程当中,需要充分考虑按动弹体的制造、脱壳机制和弹芯的稳定性。
……
一直忙活到下午5点多。
李暮才走出车研所。
不过这还没完。
他紧接着又马不停蹄地前往材料研究所这边,询问复合装甲和陶瓷装甲的研制情况。
复合装甲设计为“钢-玻璃纤维-超硬钢-玻璃纤维-钢”叠状间隙放置,总厚度为220毫米,倾角为22度。
而99式采用的是先进的装甲约束陶瓷第三代复合装甲,以及fy-4和fy-5爆炸反应装甲。
fy-4装甲的主要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