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又迎来了一个巨大的机会。”
“就在宋之问刚刚走上仕途后不久,便因为自身才名,直接被分配到了文学馆任职。”
“在文学馆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宋之问被授予洛州参军的职务。”
苏轼:唐初诗坛大家宋之问,向武则天自荐枕席,却因为口臭被女皇拒绝。
宋之问的父亲是左骁卫郎将,东台详正学士宋令文。
宋令文富有文辞,擅长书法,有力绝人,世称三绝。
在父亲的影响下,宋之问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逊自幼勤奋好学,各自继承父亲宋令问的一项优点。
宋之问弱冠时期就以作诗闻名,曾隐居嵩山,向道士潘师正学习。
当时,宋之问还曾同卢照邻等人一道师从孙思邈。
宋之问以名士身份被武则天征召入宫,与杨炯同为宫中习艺馆学士。
而后,宋之问改任洛州参军,后又转任尚方监丞,为从六品掌判监事之官。
武则天改控鹤府为奉宸府,令男宠张易之为奉宸令。
因依附张易之兄弟,宋之问担任左奉宸内供奉,成为宫廷文学侍从之臣。
期间,宋之问经常代替张易之兄弟写应诏酬和之作。
同时,宋之问还写下了不少应制诗,最为著名的便是《龙门应制》。
写出了游龙门的盛况,将万象更新与国号变更结合在了一起。
武则天病重,大臣崔玄、张柬之等起兵拥戴唐中宗李显复位,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杀。
宋之问因逢迎侍奉张氏兄弟作为党羽,被贬为泷州参军。
因泷州环境恶劣,宋之问同其弟宋之逊秘密返回洛阳,躲在友人张仲之的府中。
在探知张仲之跟驸马都尉王同皎密谋诛杀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的计划后,宋之问便让自己的侄儿宋昙透露给武三思,致使张仲之和王同皎被斩首抄家。
而宋之问则因告密有功,坐上了鸿胪侍主簿。
唐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宋之问当选,再次成为宫廷文学侍从之臣,也写下了不少应制诗。
当时,宋之问正是因向太平公主献媚而受重用。
等到安乐公主权盛时,宋之问转头又去投靠巴结安乐公主。
对此,太平公主颇为怨恨,便上书弹劾,揭发了宋之问的受贿丑行。
由此,宋之问被贬为了越州长史。
唐睿宗李旦登基即位,便开始清算韦后和武三思的势力。
因曾经依附张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的旧事被揪出来,宋之问便被贬到泷州以南的钦州。
宋之问在徙所钦州被唐玄宗李隆基下令赐死,终年约57岁。
“此后不久,宋之问又与杨炯一起,被同时调入崇文馆担任学士。”
“崇文馆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机构,这个地方是专门供太子读书的。”
“所以,宋之问的这次调动,等于是直接被调去做太子的讲师。”
“能够做太子的老师,这其中的意义,实在是太重大了。”
“只要以后太子顺利登上皇位,作为太子的老师,肯定前途一片光明,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随着仕途越来越顺,享受的礼遇越来越高,宋之问却开始渐渐走偏了。”
“准确来说,应该称之为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