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500章 于少保于谦

第500章 于少保于谦(1 / 6)

不争一世争百世,我争的是万世之名。

这是大明风华中,于谦的临终遗言,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于少保人生的追求,他也完美地做到了,不怕牺牲,坚守高洁的情操。

他是民族英雄,大明功臣,强行为大明续命两百年。

他是可以与岳飞,文天祥齐名的爱国忠义的代表人物。

“明洪武三十一年,于谦出生,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

“于谦品格的形成受到了家庭的影响,他的祖父于文明曾经担任兵部主事,祖父忠诚守信、清廉正直的情操在和小于谦的相处中默默感染着他。”

“他在十岁那年正旦骑马从小巷穿过,前往长亲家拜年祝贺,路上冲撞了杭州巡按。”

“但于谦凭借自身的才智得到了巡按的赏识,还得到了十两的赏银。”

“于谦苦读经书,但在他十七岁那年受到了打击,他参加了乡试但没有取得名次。”

“于谦在接受过这次打击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意念,也更努力的去学习。”

“终于,于谦在24岁时考中了进士,正式开启了他的官员生涯。”

“宣德元年,于谦被任命为御史。”

“之后明宣宗注意到于谦在回答问题时,可以做到话语流畅、声音宏亮,所以用心地聆听他的发言。”

“就连严厉对待下属的都御使顾佐在面对于谦的时候也是客气的,因为他觉得于谦的才能在自己之上。”

“同年,朱高煦起兵造反,明宣宗选择亲征,于谦随行。”

“朱高煦听说明宣宗亲自带领军队来征讨他之后感到害怕,明宣宗到达后将大军驻扎在乐安城北面并将乐安城包围起来。”

“朱高煦不敢出城迎战,最终选择投降。”

“朱高煦出来投降时,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

“于谦严词责备朱高煦,使得他伏在地上颤栗,自称罪该万死。”

“皇帝为此感到高兴,于是赏赐财物给于谦。”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时,为数百个被冤枉的囚犯平反冤情,让他们不再受到牢狱之苦。”

“不仅如此,于谦还上奏弹劾了陕西官校欺压当地百姓,危害一方的罪行,并且要求派遣御史将陕西官校抓捕问罪。”

“宣德五年,朝廷需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作为直接派遣驻扎在各省的巡抚,皇帝认为于谦是可以担当重任的人才。”

“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让于谦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负责巡抚河南、山西两地。”

“于谦到任后,对当地居民进行了走访,了解民情。”

“同时还考察了当时地区内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务,并立即上疏提出对应的方针政策。”

“于谦在任期间,一旦当地出现水灾或者旱灾等灾情,他就会马上上报朝廷,一年期间会为此上奏好几次。”

“正统六年,于谦上疏,提出了给贫困户发放谷物和地方官员升迁新标准的政策,皇帝下诏同意他推行这两个政策。”

李师师:民族英雄于谦,强行为大明续命200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