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度啊!人家大子刊发的都要300度,各位想想这个产业价值。”
“60度,那了不起,要是能稳定做出来,说不定对现在的电池都能有个大的优化思路。”
“问题就在这,我们做了两个月,一直失败。”
大家都露出了释然的表情。
搞实验,谁还没过这种经历?
都不用这位女组长解释,他们的实验肯定保持了条件的高度统一,加料顺序,容器,搅拌方式,搅拌时间,加热方式,加热时间,室温,湿度,天气……
全都考虑,全都一一复刻实现,甚至为了复原当初的条件,造了个定温的小房间,一样没能做出来。
这也正常,人类做实验其实有点碰运气的成分,所以沾点玄学是正常的。
正常到这,该放弃也就放弃了。
“偏偏我换了个条件,这东西的性能又出现了!”女组长语调高了八度,“这给我急的,第二天又试了一下,还是他妈的不行。一下子失败了几个月,我已经完全不想继续了,结果换个条件竟然又成功了!”
“记录实验细节了吗?”有人问。
“记录了记录了,简直不能记录得更仔细了。完全一比一复刻。”女组长摇头道,“我甚至已经迷信到,把成功那次实验的踱步都复刻了,但就是做不出来。”
“最终还是没成果?”
“没有。合计做了快一年,就是没有办法搞明白怎么做出来。博士浪费了一年,我不能再让他蹉跎下去了。死磕或许能磕出来,但让一个博士用学生生涯来死磕,也太残忍了。”
“那确实也没办法。”
女组长苦笑一声,“他妈的,要是哪天给我一个机会穿越,我不要回到什么古代什么历史大事件时刻,我就要回到一年前。我要全方位地记录下所有细节,看看是什么鬼东西导致的变化。”
“是真可惜,”有个男人叹气道,“你这个研究还蛮有价值的,我建议重启吧,要是能做出来,说不定对于目前现有的固态电池,能有一个强有力的优化。”
一说到固态电池,大家就不可避免地看向了正在玩手机的李颜。
女组长突然笑道,“怎么样,李总对这个故事有什么看法吗?”
“我喜欢听你讲这个故事,多讲点。很有启发。”
这能有个屁的启发??
“如果你问的是实验本身……”李颜说道,“方便的话,麻烦给我看看你们的实验记录。”
没人想到他会这么说。
连当事人都表示无可奈何的实验,看记录又能看出个什么所以然?
原本就认为李颜跟他们不是一个路子的那一部分人,此刻心里更是加重了刻板印象。
果然赚钱佬思维就是不一样,或许是强大的资源让他自以为“分析数据就能解决一切”?
不过不管实际上怎么看李颜,明面上的面子该给都要给——他们心里可以有千般想法,但没有任何站在李颜对立面的理由。
所以女组长还真就从电脑里调出了现成的记录,直接坐到了李颜旁边。
此时席间交流已经结束,但会议主持人看一圈人围着李颜讨论什么,便默认休息时间延长。
其实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