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的只有其他人,李颜没说啥话,只是快速翻阅着。
还没等“这么翻能看出个啥”的疑问从心里萌芽,女组长就被李颜一句话创得头晕眼:
“黑板上的伟人相片,表面反光比较严重,日照角度刚刚好,你的实验里有一步光敏要求很高,应该是这个原因。”
现场鸦雀无声。
李颜刚说出“伟人相片”的时候,女组长跟一众研究员还以为他在开玩笑。
“光敏?竟然跟这个有关系吗?”
“大概率,你可以看看,你所复原的实验,总是很难卡在同一个时间点。”
“这是当然的,我也有选在同一个时间开始的,但不可能每次都操作某一步的时候恰好处于同个时刻。”
“那就对了。从这些现场图来看,你首次实验的时候,天光还真在相片上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反射,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这种状态并不会维持多久。所以你的实验操作只要不在那么几分钟内完成高光敏要求的步骤,就无法复现。”
女组长听傻了。
“但是,这看着也不刺眼……”她差点连这种低级发言都冒出来了。
光强这玩意儿,又不是刺不刺眼的问题……
“实际上你这个实验的思路,我也做过。当时就发现光敏问题,并且成功在控制光强的环境里实现了规模化产出。”
李颜这句话彻底让女组长破防了。
“嗯?李总,这是啥意思?你们已经做出来了?低温固液态转化吗?”
“是的,不过没啥意义。我们有更好更稳定的方向。”
女组长还没消化完这一波冲击,李颜又给了一记闷棍:
“光强数据,我也有。你如果实在想复现,我可以给你数据,这样你就不用穿越回去了。控制变量,总能验证的。”
自此事后,李颜在科研智囊团内部的威信迅速建立,大家普遍认为,“李颜团队”的科研力量远超他们的预期。
在大众看到的成果背后,李颜所拥有的科研基础是非常强悍的。
只是最终考虑到量产、成本、稳定性等等选择了保守的表达。
他所表现出来的实力,绝不可能是他实际的最高峰。
想明白这么一点,大家对李颜到底都研究出了什么,就有了很大的遐想空间。
有了遐想空间,看李颜的心态自然就变了。
女组长直到会议结束都还停留在“我为之纠结一年的东西竟然只是你放弃的成果”的震惊中。
很快,就有一些闻讯而来的研究团队跑来咨询李颜“实验悬案”。
活脱脱是把李颜当成了特殊的医生。
要知道,做实验这种事儿……变量是非常惊人的。
很多时候你以为你控制了一切变量,殊不知那些在眼皮底下发生却无法观测到的变化,才是变量的大头。
许多实验小组都有个别传说级别的炉子,一炉传十届,老师退休了炉子还在。
有一些实验什么新炉子高级炉子干净炉子都烧不出来,就得包浆的某个老炉子才能烧出来。
脏兮兮一堆杂质,都不敢清理,说不定成功的秘诀就在那上边……
本来大家也没想着他能解答出来。
但他还真能。
“你用的乙醛没密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