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科幻小说>古刹的密码> 第四章 分开两座塔的虚分与实分

第四章 分开两座塔的虚分与实分(2 / 4)

李如慧觉得他是随口应付她,用不服的语气说:“不想朝理你(本地话:不想理睬你),我知道有人为了糊弄(本地话:敷衍)我就瞎发挥!来,我用事实抵漏你一哈(本地话:揭破你一下),我刚看了过殿的介绍,那是清朝时建的,并不是明朝妙峰禅师原来建的。”

“说对了,那不是妙峰禅师做的事。”宗镇磊指着塔院的围墙说:“但你看,明朝建的双塔,包括永祚寺大殿都只有主要建筑,没建围墙,所以当时进到塔院区域,应该是有许多进院的路,不会只是两条路。而那两条分以不同方向进塔院的路,应该是后来修建的;所以我说的‘割席’,也是后人根据需要来搞的,佛归佛,道归道,并不是明代就有的。”

李如慧听了建围墙的说法,细想一下,觉得宗镇磊说的“割席”也许有道理,便问:“按你这个说法,是后人为了不同的祭拜目的把这两塔搞成了互不相扰?”

宗镇磊望着塔说:“高僧妙峰禅师虽然出自佛门,但赞同佛儒道三教合一的观点,所以才会有这两座代表不同理念的塔共享同一平台,并让两塔以相距十六丈分开,这代表两塔的教派在这个平台既有合,又有区分,说明了妙峰禅师的高明;他的这个分开,是以理念区分,是‘虚分’;而后人在这个平台上加建了过殿,并把去到两塔的路分开,我觉得,这是‘实分’,其实就是体现了后人对祭拜的不同目的……”

李如慧打断了他的话:“可是中间相隔为什么是十六丈?有什么讲究?”

宗镇磊笑着说:“打破砂锅问到底?好,我来给你解释一下这个十六的说法。网上有解释,说两塔相距十六丈是取‘真言密教以十六数表圆满无尽’之意。我觉得这既可能是有圆满的意思,但或许还有另一个意思,”宗镇磊放下了手中的照相机,“那就是把十六这个数字作为象征净土十六观的含意;这座寺的大雄殿原本为接引佛殿,阿弥陀佛作接引状原本位居大殿的正中,由此特征我推测,这个寺原本应该为净土宗的寺院,所以用净土宗的观念解释十六这数,会更贴近。”

李如慧小声重复了一遍:“净土宗?”

宗镇磊似乎听出她的困惑,说:“我来帮你储备点佛教知识。净土宗是中国汉传佛教的支派之一,‘净土十六观’是释迦牟尼佛在《观无量寿经》中开示参修者的一种大乘净土宗修练法门,是修心行为,去到极乐净土法门需要经历十六道观想。”

宗镇磊看了看没有反应的她,又说:“关于‘十六观’,以后你慢慢看书理解消化,我先说我认为十六在这里的含意。”

他接着前面的话题往下说:“这个塔院,把属于两个不同教派的塔同置一平台,体现了妙峰禅师认同儒、佛、道三教合流的思想;但作为佛门高僧,又深知佛道儒三者的理念并不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