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甲午崛起> 第1174章 【1167 希腊国王的难言之隐】

第1174章 【1167 希腊国王的难言之隐】(4 / 5)

办法,要打破中国地方官员对他们的限制。

1793年、1816年,英国两次派遣使臣来北京交涉。

在此以前,还从来没有过外国使臣来北京(帝俄只派过贸易团),这是外国第一次正式派使臣来华,目的是想打破中国对外国贸易的限制。

第一次是借给乾隆祝寿的名义,英国派遣马戛尔尼来中国,当时乾隆在热河接见了他们。

他们要求扩大贸易至宁波、舟山、天津等港口,要求减税和免税,要求准许英国派遣使臣驻在北京,要求在广州、舟山附近各租借一个小岛收贮货物。

乾隆当时全部拒绝了这些要求,说:你们前来朝贡的诚意,我很满意;但是你们提出与中国体制相违的要求,我不能答应。

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英国又派阿美士德来华,还是想要求增加港口,扩大贸易,由于礼节问题,使臣朝见皇帝不肯下跪,清政府对他很不客气,下令驱逐出境。

英使两次来华的目的都是为了扩大贸易,想比其他国家得到更多的利益。

当时中国都未予答应。

清廷在对外贸易问题上,限制是严了一些,使对外贸易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一方面;但是,当时进行一些限制也是必要的,因为中外往来的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如果不加限制,那么对中国是不利的。

中国主要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对外来贸易品基本没有什么需求。

但是英国等国家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对资本的扩张很热衷,赔钱的买卖他们很划不来。

因此向中国输入鸦片,进行非法贸易,从而造成了贸易逆差,使大量白银流入外国。

只要鸦片一断,华国这种依然是以农业为主的大国,最关键在于大国这两个字,华国太大了,什么东西自己能够自给自足,洋人跟华国交往,想占到好处,很难。

不过,对于希腊王国这种欧洲小国,尤其是刚刚兴起的小国,和华国这种大国,进行对外贸易,肯定是能够繁荣经济,对他们是有益处的。

最关键的是,华国的工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了,在工业这一块,华国不比希腊王国,罗马尼亚王国这些巴尔干半岛,刚刚从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手中摆脱出来的小国差,当然,比起奥匈帝国,华国的工业还是很薄弱的。

“以后要多加强在教育方面的合作,我们国内的几个大学,可以先和贵国首都大学,建立友好学校的关系。”华皇在关心了一下希腊的教育问题之后,拍板道。

希腊国王笑着答应。

双方谈了很多,直到晚上八点多,华皇和洁格格,卡特莉娜卡芙公主,凯瑟琳,赵轻萝一行才告辞离开。

“听说陛下明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