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造船厂建造,因为这样的话,世界各国都知道俾斯麦级战列舰的舰体尺寸会受到基尔运河水深限制,不可能建造超过45000吨级的超级战列舰,也就会放心了。
原来,基尔运河是19世纪末德国为了缩短由北海到波罗的海的航程,和能够在战时自由航行于北海与波罗的海之间而开挖的人工运河,一战时进行扩建挖深,但受到战争影响,财政吃紧,战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财政也无法拨付扩建,于是工程一直拖着,到1927年依然没有完工,预计最快会在30年完成。德国海军早就把这个制约因素考虑了进去,选择在基尔造船厂建造,很容易迷惑其他国家。德国海军预计俾斯麦级超级战列舰建成的时间至少在1930年以后,因为德国海军在建造超级战列舰这方面的经验技术储备还不足,三年后完成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而等到三年后,基尔运河完成了加深开凿,俾斯麦级战列舰就可以畅通无阻的出海了。
但德国海军也不得不考虑到特殊情况,万一基尔运河的扩建工程无法在规定的三年后完成的话,俾斯麦级战列舰就得被困在造船厂里,这种超级战列舰每年的维护经费是个天文数字,因此德国海军保守派设计师们最终决定适度加宽舰体以减少吃水,长宽比最终确定为为6.67∶1。
由于中华帝国海军的飞剪式舰艏已经成为国际流行的军舰的标准舰艏了,因此俾斯麦级战列舰也采用了飞剪式舰艏,不过想要建造符合俾斯麦级超级战列舰使用的飞剪式舰艏,以德国当前的制造能力还无法完成,因为飞剪式舰艏为了抵抗巨浪拍击需要一次性冲压完成,加上军舰还得抵御炮弹的攻击,所以强度要求更高。以德国海军工业制造能力,其水压机不过关。因此,德国海军工程部不得不向唯一有这个技术能力的中华帝国求助,从中华帝国进口万吨级水压机和巨型龙门吊系统,向中华帝国出口管制委员会提交的理由是德国想要建造巨型远洋邮轮。
中华帝国出口管制委员会拖拖拉拉的拖延了一年之后,终于批准了万吨级水压机向德国出口,于是德国俾斯麦级战列舰的建造时间硬是被拖累了一年之久,令德国海军相当的悲催。但德国海军并不知道的是,中华帝国国家安全局和中央情报局对于这种高精尖技术的出口订单非常敏感,很快派人跟踪调查,结果最终发现德国军方是其背后买主,更是发现了德国在建的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一些不寻常的端倪,引起了中华帝国海军方面的警觉,直到多年后德国的俾斯麦级战列舰服役时,英法等国大为惊恐,唯独中华帝国早有心理准备。
除了舰艏效仿中华帝国的飞剪式舰艏之外,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上层建筑布局也很多采纳了中华帝国主力舰的结构安排方式,只不过德国海军因为经费有限,不可能像中华帝国海军那样把舰岛造的大大的,像星级宾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