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节(3 / 3)

的构想也十分的佩服。

想要写不容易,写成英语更不容易。

关键是还要去发表。

阮文似乎把路子都想好了,现在需要的是这本书。

“那有什么是我可以帮你的?”他把对联贴好,因为是羊年,阮姑姑剪得窗花是三羊开泰。

左右对称,中间的山羊弯着角,十分的可爱。

一向空荡荡的窗户上贴上了红艳艳的窗花,让谢蓟生觉得这小屋到底不一样了。

有了几分鲜活。

阮文看着那窗花,认真想了想才说道:“你有什么稀奇古怪的故事跟我说说,说不定能启发我呢?”

谢蓟生讲起了故事,阮文则是一心两用,一边写一边听。

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和祝英台本质都是糅合了家庭冲突的爱情故事,同样的故事内核,只不过放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阮文写的时候没少翻看那些英文,为的就是尽可能有氛围感。

除了对口味,那就是故事本身。

她需要很多故事,或许不一定写到里面去,要的是那灵光一现。

阮秀芝回来的时候,就看到两个年轻人一个在伏案疾书,一个在那里翻看纸张,嘴上也没使闲。

她恍惚中觉得破坏了这静谧的氛围…

阮文先回过神来,“姑姑回来了,咱们包饺子吃了。”

小谢同志手劲大,用来揉面再合适不过。

之前他交给阮文的粮票肉票,都被阮文塞给了阮姑姑。

手有余粮,吃饭不慌。

阮秀芝又去弄来了白面,供销站搞不到就去黑市弄,只不过价钱稍微贵了些而已。

两个孩子都在,阮秀芝才不会苦了他们。

面粉揉了又揉,格外的劲道。

阮姑姑包的饺子也好看,饺子皮在她手里一折一捏,漂亮的像是天上的新月。

猪肉芹菜馅儿的饺子有些像元宝,鼓囊囊的特别实在。

阮文一旁两手托腮看,“我怎么就学不会呢。”

她是真不会,弄了一个后连忙住手了。

怕浪费粮食,这年头白面多精贵啊,可经不起她这么折腾。

阮秀芝瞪了眼侄女,“你会吃就行了。”

“嘿嘿,小谢同志你学着点,回头做给我吃。”

阮秀芝刚想要说话,就听到谢蓟生应下,“好。”

行吧,年轻人自个儿乐意,她就不说什么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