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大独裁者报告> 第三百九十一章 政变 (下)

第三百九十一章 政变 (下)(4 / 6)

等候朝廷发落......”

八月初二,“北京政变”爆发,在肃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迅速成为了阶下囚。谕旨宣示谕令罢载垣、端华、肃顺等人一切职条;令其他五人退出军机处,分别治罪。

几乎就在同一时刻,载垣、端华入宫,见到宫中居然多了不少陌生面孔,不知发生了何事,冒失喊道:“太后不应召见外臣!“

奕见状再宣准备好的谕旨,宣布将载垣、端华、肃顺革职拿问,交宗人府严行议罪。

载垣等热门大喊:“我辈未入,诏从何来?“即认为诏旨必由顾命大臣拟定才可以钤印下发。

奕挥手令侍卫拿下。几名侍卫拥上,将载垣等摘下顶戴,推出隆宗门,锁禁于宗人府。

就在政变发生的同一天,在奕授意下朝中大臣纷纷上奏,要求太后垂帘听政;带兵大臣胜保请求的奏折也在这天到京;僧格林沁也正式来函告知拥护太后的垂帘和近支王辅政。

下午,康雪烛将肃顺押到宫中,愤怒的两宫太后立即宣布查抄肃顺在京和在热河的家产。

经宗人府和刑部等官议定,两宫太后批准,谕将肃顺“斩,立决”;勒令载垣、端华自尽;另五大臣也根据轻重分别治罪。

一场夺取最高统治权的宫廷政变,在慈禧与奕、康雪烛等人的联合行动下,完全成功了......

没有过了几天,紫禁城养心殿里举行了“垂帘听政”仪式。养心殿正中硕大的龙椅上,坐着全身帝服、年仅六龄的小皇帝载淳。新皇帝身后,是一架八扇黄色纱屏,屏后并坐着两位年轻而美丽的慈安和慈禧皇太后。恭亲王奕率领王公大臣、六部九卿在养心殿前行礼。然后,奕进至殿内,站于御案左侧,以议政王身份接递奏疏,呈予御览,由皇帝和太后共同阅看。恭亲王参与议政,为两宫皇太后提供决策处理意见。

从这天开始,清政府的最高统治大权,便以这种极为特殊的形式出现,即太后垂帘与亲王议政的联合主政形式出现。

这是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联合发动政变,推翻八王赞襄制而产生的新体制。

此前,十月初五日,内阁公布取消肃顺等所定的“祺祥”年号,以“同治”年号代,定以明年为同治元年。“同治”,是指两宫太后与皇帝共同治理大清天下之意,而非太后与亲王共同治理天下也。

“祺祥”是赞襄八大臣为新皇帝所拟的年号,当时已铸币、印历,为新君登位祝贺。政变后改年号为“同治”,另铸“同治通宝”。

皇帝、太后、亲王,都要治理天下,问题就复杂起来。好在当时同治帝年龄尚小,只是个摆设,那“垂帘”与“议政”又是怎样的关系?

在皇帝登极大典上,内阁明发上谕,公布了统治中枢的主要大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