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4 / 5)

而听着听着, 李小福就觉得,这个诗歌有点耳熟,似乎有点像《三字经》?

只是三字经是每一句三个字,读起来更朗朗上口,而齐老的《劝学篇》却仍然囿于诗篇五字的框架内,不如三字经通俗而已。

从文学性上来讲,自然是《劝学篇》更棒,但是从启蒙和通俗上来讲,李小福觉得,还是《三字经》更胜一筹。

“福王,可解其意?”

李小福眨眨眼站起来,齐老的《劝学篇》通俗易懂,即使不用讲解都能懂得意思,更何况齐老已经在通读的时候就讲解了一遍呢?

所以李小福十分干脆的解释道,“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很难有所作为的。玉经过打磨雕刻,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通过学习,才能懂得礼仪,从而成才……”

齐老一边听一边忍不住点头,对于福王的聪慧更加心喜。

然而李小福却是满心无奈。

道理他都懂,可是就是不想学习他能怎么办?

生活那么美好,有那么多有趣好玩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他去学习呢?让他安安静静的当一条咸鱼不好吗?

他就想每天吃吃喝喝,和在乎的人一起玩耍嬉闹,不管多少岁,不管彼时什么地位,能一直一直在一起就最好啦!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个愿望实在是胸无大志,例如林相和齐老他们,在这一辈子为了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眼里,总有比玩乐更重要的事情,惜取时光才是正理,有那玩乐的时间,能有多少百姓过的更加幸福呀!

可是在末世而来的李小福心中,恐怕没有什么比和平宁静快乐的日子更重要的了,毕竟在那个时代,每一个人都是抱着今天是最后一天的心态活着的,能有机缘来到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李小福怎么能不想要好好的快乐的过每一天?

他们都没有错,只能说是观念不同吧。

李小福理解,但并不像成为那样的人。

所以在齐老再一次向他讲解劝学篇的时候,李小福开始考虑师父那天和他说的话。

“小福,等到你满八岁的时候,就与我一起去游历吧。”

外出游历,当然不会像是在宫里这般舒服,可是想一想,到了宫外就再也没有人管束他的学习,也不用写作业了,李小福就十分认真的考虑起来。

当然,就算决定要和师父一起走,但是在走之前,也要将这两年糊弄过去呀!

怎么糊弄过去呢?

不如把《劝学篇》扩充一下,变成三字经?

这样齐老就有好多事情可以忙了,也顾不上他啦!

李小福为自己的机智点了个赞,随后就兴致勃勃的实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