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的多熟种植技术,则在宋代长江以南地区得以推广和普及。在广大江南地区,普遍实行一年两熟制,而在岭南地区,更有一年叁熟制。如此高的土地利用率,在世界上也是堪称一绝的。
《诗经·载芟》篇就是记述了当时农人们的集体劳动场景和丰收后的愿望:“载芟在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彊侯以。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士。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驿驿其达。有厌其杰,厌厌其苗,绵绵其麃。载获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不洽百礼。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宁。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第一层描绘了人们用镰刀收割麦子,然后麦子被装进篮子里运走;在海枣树下,人们用耙子耙麦子脱壳。第二层描绘了人们赶着牛去碾压麦子,使麦粒与麦壳分离,并将麦子扬起,借助风吹走麦壳;然后人们将麦子送到美纳面前,交给他,并由他的助手登记数量。第叁层描绘了人们用绳子丈量土地,以此作为纳税的依据;完成了纳税的人排成一行,而没有完成纳税的人被鞭打;
在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活动中,相继发明和推广了铁犁、耧车、风车、水车、石磨等农业耕作、水利灌溉和农业加工方面的新型生产工具。尤其是铁器等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改变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面貌。
(2)农业动力资源充分开发
在原始农业时期,人是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动力,《诗经》中记述的“耦耕”大概就是一种原始农业的劳动形式,所谓“千耦其耘”“十千维耦”;春秋时期子产讲到郑国先民在建立国家之初,“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也是一种原始农业的开垦方式。传统农业则除了农业生产者以外,人们广泛地使用畜力和其他自然力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牛、马等大牲畜日益成为农业活动的重要动力,为农业向更广更深层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过去难以利用的土地被开垦出来,并通过深耕细耨等耕作方式得到了改良。同时,水力、风力等自然力也被开发利用,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服务。
“盗马者死,盗牛者加”
“修堤梁、通沟浍、行水潦、安水臧,以时决塞。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耘艾”
在《管子》一书中也记有“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五害”就是水灾、旱灾、风雾雹霜灾、厉灾(瘟疫)和虫灾。在当时,化水害为水利,引水溉田,与水争地,有效地改变了北方农业生产面貌,为农业向更深更广发展创造了条件
秦国大规模兴修郑国渠,建成后“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西汉兴修白渠之后,百姓歌道:“田于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