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师赶快出来,不然我可就不客气了。”
小和尚没办法,匆匆忙忙跑进去,不多一会儿,从里面出来两个老和尚,一个是姚广孝,另一位却是溥洽,此人在建文朝主持僧录司,算起来还是姚广孝的师兄。
原本姚广孝在北平的时候,居住庆寿寺,到了应天之后,朱棣打算给姚广孝新修一座庆寿寺。
但是姚广孝拒绝了,只是和溥洽居住在积善寺。
溥洽和尚徐景昌也是见过的,知道此人佛法深厚,单论修为,比起姚广孝还要深厚……但是论起诡诈,远不如姚少师。
徐景昌笑呵呵道:“溥洽大师,姚少师,我本意是和太子一起,追查流民下落……后来我突然想到,佛门广阔,大慈大悲,四年靖难期间,想必也收留了不少无家可归的可怜人吧?”
溥洽双手合十,“定国公所言极是,便是老衲的寺中,就有不少。”
徐景昌脸上笑容灿烂,看了眼姚广孝,兴奋道:“姚少师,你可听好了,这是溥洽大师亲口承认的,我可没有半点逼迫。”
姚广孝脸色阴沉,他已经略有察觉,知道徐景昌没憋着好屁,但在这个时候,他也不好说什么。
溥洽大师笑道:“定国公,出家人不打诳语,朝廷要释放奴仆,周济百姓团圆,这是做功德的好事。你要是想从本寺要人,老衲不会阻拦,去留自便。”
老和尚如此通情达理,让一旁的朱高炽都高兴坏了。
偷偷给徐景昌使眼色,行了,见好就收吧!
千万别惹姚少师发火。
可徐景昌那是见好就收的人啊!
他气势汹汹过来,随便两句话就打发了,还有面子吗?
徐景昌想到这里,凑到了溥洽近前,笑呵呵道:“大师,我有件事情很想问你,身为出家人,你也经历了靖难之役。我想问你,陛下登基一年多,大刀阔斧,励精图治,大明朝焕然一新。以你的慧眼观之,陛下澄清宇内,功劳如何?能不能比得上菩萨?”
溥洽笑道:“吾皇慈悲,大功大德,岂止是菩萨,就是佛也是比得上的。”
徐景昌点头,“大师这话说得太好了。我突然有个想法,打算和大师交流,不知道大师能不能给我解惑?”
溥洽笑道:“定国公慧根深重,才思敏捷,你要是想修福报,必是能有大成就的。”
徐景昌连连道谢,“大师,你看这样,佛经上说,供养佛法僧,都是有大功德的,所有才会有无数善男信女,烧香礼佛。献上钱财,施舍衣物粮食。供养佛寺,以求福报。我过去也听大师讲,寺庙是受八方施舍,有为八方提供便利,可是如此?”
溥洽笑道:“自然,佛寺门前办庙会,方便百姓。佛寺有禅堂,收留无家可归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