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南海一号800吨船的北宋来说,并不是一个很高端的。
可是却是不一样的,他的吨位,来自于整体的利用,不是中国式帆船那样的,用四四方方的船体带来的吨位。
完全是的远洋海船的模样,降低了艏艉楼,尤其是艏楼的高度,同时还用方形的船艉代盖伦船替原来圆形的船艉,这些盖伦船的特点,被完美的应用到了这个船上面。
跟福船相比,这样的新设计船型相对狭长,航速较快,在逆风中操纵性极佳。
这样的船,只有进入到大洋之中,才能够发挥作用,这一点,只有赵信知道,其他人不知道,甚至也有一些船舶设计师的,也提出,是不是制造福船,有钢铁厂提供的钢铁龙骨的话,他们可以制作出1.5万,甚至是2万料的船。
对于造船而言,最困难的,实际上是龙骨,只要龙骨解决了,其他的,就只是一个拼接的问题了,拼上各种木板,让船最终的成型。
有了第一次的制造经验,他们感觉到,他们可以去尝试一下。
这个意见,当然是被赵信给镇压了,开什么玩笑,福船有什么好的,哪怕是弄到1000吨,甚至是2000吨的福船,他也就是在近海玩玩的玩意。
在整个亚洲,那没有问题,从北宋,到东南亚再到印度和阿拉伯,一路上都是商业港口,这才是郑和船队远洋的根本,可是到了非洲之后,在东非还可以,一旦向下,都是原始部落,没有足够的补给的前提下,也就只能够回归了。
这就是东西方的明显不同,东方是中国一家独大,可是在西方,整个欧洲大陆上面,有众多的强国,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把持着非洲的航道,通过一两百年的时间,建立起了一个补给线,后起的英国和荷兰,没办法通过这个补给线,前往黄金之国的,那么就只有向波涛汹涌大西洋来寻找机会的。
欧洲从这个时刻开始,就走上了一条跟东方完全不同的道路,这也是欧洲从文艺复兴开始迅速崛起,而相应的,在东方中国,却逐步的没落。
或许福船不是这个的罪魁祸首,赵信却不敢去赌,只要把龙骨确定为海船的龙骨,剩下的,就算是有些变化,也不会影响大局。
一个种子,正在定海军之中慢慢的成型,一个跟传统的中国帆船完全不同,更加适合远洋航行,在不远的将来,数十艘远洋航船组成的舰队,横渡太平洋成功,抵达美洲。
实际上,从亚洲前往美洲,并没有那么的困难,想不说从日本向北的那一条路,星罗密布的岛屿,可以支撑不停向前的探索,只要建设好补给点,就可以源源不断的扩张航道。
就算是横跨太平洋直穿,也比大西洋容易的多,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不但面积极为庞大,同样的,他也是相对而言比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