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牛,更别说马,哪怕是最普通的马,价格也高达几十贯,稍稍好一点的,就超过了百贯,这不是普通的地主能够承受。
在没有小型机械的时代,畜力实际上,已经能够解决很多的问题,只要围绕着它来开发,他的工作效率非常的高的。
换成之前的北宋,就算是有这样的想法,也没办法,别说是马,就算是牛,也没有那么多。
现在不一样,在西夏参战,灭亡西夏,并且凭借着的一个灵州和议,几乎把整个西夏的牛马,都给纳入到西北。
运输的关系,这些牛羊不能够大规模的运送过来,可是未来铁路贯通,运输费用会减少很多,效率也会增加,超过千万的牛马进入到北宋,这会对农业产生巨大的支撑,单纯他们本身,就可以提升相当多的劳动效率,节约很大幅度的劳动力缺乏,如果没有一个关于牛马耕具,效率依然提升不多。
同样的力量,在不同工具的加持下,最终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在唐朝时候,就有马拉犁的出现,效率比起以前的犁,提升了好多。
可惜,中国的习惯,这样的东西,如果没有人专门的研究和保持,就很快的就会失传,北宋因为马的紧缺,在绝大部分的铁匠,都不会制造这样的马拉犁,或许在工部,会有一些的简单的记载留存。
就算是唐朝的马拉犁,在赵信看来,也没有把效率提升到最高,马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只有把马的力量,彻底的利用起来的,并且尽可能减少消耗,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效率。
为此,丁海军已经开始了研究,在目前的定海军农业研究所,除了对于种子和种植技术进行研究之外,还跟钢铁厂联合,进行农具的研究。
在原有的基础上面,在定海军简单的力学知识的提升之下,针对省力和效率进行研究。
首先就是坚韧度和锋利程度,这样可以减少力量的消耗,在耕地上,别说是普通的泥土,就算是碎石树枝之类的,也可以轻松切割,越是强悍的工具,效率也就越高,也越省力。
另外一方面,就是从马的舒适程度和调整的程度上面进行,如何用最简单的结构,让牛马更加的舒服,这也是一个方面。
定海军跟北宋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就在于,他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实验的方法,一切从实验出发,用实验的数据来决定。
有时候,为了某一点点的提升,会做成百次,上千次的实验,耗费大量的实验材料,这在很多人看来,是没有意义和浪费的,可是对于一个国家的层面来,哪怕是一丝一毫的效率的提升,乘以整个北宋的庞大基数,最终的结果也非常可怕。
这种严谨的态度,对于还处于起步状态的马拉犁来说,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更别说,在实验之中,还使用了目前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