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赵信的出现,定海军从最开始,就不是以传统的方式发展,机缘巧合之下,他走上了一条重工业发展的道路,重工业虽然投资巨大,可是这是国之重器,一旦投入完成,那就会源源不断的创造价值,哪怕是在21世纪,只要超过一定的利润率,总量是非常惊人。
钢铁厂为基础的定海军大型重工业,在定海军的建成的初期,就可以保证几十万吨,在建设到了巅峰之后,就达到了200万吨的产量。
200万吨的产量,这个数字,放在21世纪的中国,不怎么的起眼,可是放在11世纪的北宋,就算是整个世界最强大的北宋,他的年产量也在几万吨左右,一下子扩充到了200万吨,还是质量更好的,如果单纯卖精铁的话,这个数字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重工业的特点,不但在于高投入高产出,也同时复制性上面,只要有合理的资源和技术人员,就可以快速的复制。
定海军受限于土地的面积,能够建立起200万吨钢铁工厂已经不错了,后来在逐步的改进,却控制着总产量,因为定海军土地利用率太高了,不可能都放在钢铁厂上面。
在占据了琉球之后,琉球是一个合适的地方,不但有煤矿,还有铁矿,这就天然拥有了扩张的可能性。
在钢铁厂成立之后,多方面的改造,最终成型的钢铁厂,单纯炼钢炉,已经改进了最少30多次,效率提升,产量增加,只是因为面积,没办法利用上。
在定海军,重新的建设了钢铁厂之后,不但很快就达到了之前的水准,并且迅速的扩大,迅速的激增到了500万吨,这个数字,已经相当于的一战之前,主流的发达国家的产量了,不说凑数的意大利和日本,英法德俄美,这五个一流强国,他们在战前也不是每一个都超过了 500万吨的产量。
庞大的产能,生产出了大量的钢铁,这些钢铁必须要有一个消化的地方,传统的封建社会的冷兵器军队,是一个消耗的地方,可是这个太少了,按照北宋禁军80万,按照每一个人消耗100斤铁的话,是8000万斤。
这个数量,对于北宋,对于封建社会而言,是非常惊人,一个人100斤,包括了一个40多斤的铠甲,全套的各种兵器,盾牌,甚至连很多的工具都是铁做的,可是8000万斤贴,不过是4万吨而已,这个数字,对于之前的定海军,都是一个非常微小的数字,更别说对现在,总产量已经超过600万吨的定海军。
只有工业,还有建设,才能够大规模的消耗铁,比如说铁路,是大量的消耗了铁路的,按照每公里4.5吨来算的话,2000公里长的复线,耗费的钢铁,就是数万吨,加上火车本身,数量就更多。
这个数量级,远不是非工业话的手工生产能够支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