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大明略> 第32章 再上牛头山

第32章 再上牛头山(1 / 4)

县衙,大堂。 樊予端坐堂,县丞李序南、主簿王进,还有曹典史等一一正襟危坐于左右。

当然,其也少不了仲逸与沈尘。

众人入座后,樊予轻轻嗓门道:“诸位,前几日城宋家失窃案还在调查,昨晚城东的赵家又现窃案,行凶之人竟肆无忌惮地在现场留下信条。县衙在城东,事发之地距离县衙隔墙可望,是可忍孰不可忍?”。

樊予飞快扫瞄左右一眼,而后斩钉截铁道:“事已至此,本县要剿灭这些山匪,给全县百姓一个交代”

“樊大人,城接连发生两起大案,破案迫在眉睫,可下官觉得这赵家之事似有蹊跷”,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县衙里仅次于樊知县的二号人物---------县丞李序南。

李县丞环视四周而后继续道:“赵家被盗后,行凶之人却留下了信条,这又是为何?我们假设是同一个或一伙人所为。若凶手一贯如此,那他完全可以在宋家行窃时候留下同样的信条。若凶手无此手法,那他为何单单要在赵家留下这两样东西呢?”。

“对,在下也有同样的疑惑”,典史曹正站起来,他接着李序南的话继续道:“且宋家与赵家两起案间隔的时间太短,按常理,行凶之人应是消停一阵子,等过了风头之后再动手才合理啊”。

县丞居八品,典史无品阶,县衙主要的官吏当还有一个九品主簿,见众人各抒己见,王进只得说道:“如此说来,宋赵两起失窃案要么非同一人所为,要么赵家失窃案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典史曹正,管着治安缉盗,但威望与沈捕头相差甚远,不过他从不计较这些。主簿王进老成持重,平日话不多,但也不管事。县丞李序南,三人年纪最小,却品阶最高,此人科举入仕,笔非常了得,平日里读书写字,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政事却也从不懈怠。

此三人在蠡县县衙的作用至关重要,相对于樊予,他们仨往往能对某争执能达成一致,因其在县衙时间之久,对当地的实际情况了如指掌是三人的共同之处。

樊予不再说话,他漫不经心的盯着茶杯的慢慢飘起而又缓缓下沉的片片茶叶,他似乎非常有耐心,心里却在盘算着:今日这三人竟如此齐心?非要给本县难堪?

樊予将话题引向沈尘这位原本无权发言的小吏身:“沈捕头,站在那里干嘛?怎么说你也是衙们的人,再说这缉拿盗贼本是你的职责,说说的意见?”。

同样是县衙的老人,沈尘自然知道这两种意见背后是何种较量。

匪患问题,沈捕头确实是有口难言,几乎每个县都会遇到,大家习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县衙有人与他们有瓜葛是不争的事实,是故所谓的“剿匪”也是敲打敲打,根本伤不了元气。

俗话说新官任三把火,知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