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大明略> 第489章 引蛇出洞

第489章 引蛇出洞(1 / 5)

话说仲逸的一番话,很快引起朱载垕重视,他的态度也渐渐明朗起来:先来一个大胜仗,之后再做定夺。

事已至此,其他参与议事之人,无论内阁大臣,亦或都督府、户部、兵部主官,也再无异议。

开战,首先要做好两件事:其一便是粮饷,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是这个道理,户部表态:再困难也要想办法挤挤,度过眼下再说。

不过话说回来,若战事没有久拖不决,调动兵力不多,消耗也不是很大,至少还在可承受范围内。

据此,更加说明一个道理:百姓富足、国库充盈,是多么的重要。

除此之外,还有将帅任命。连同兵力部署,这似乎粮草更为紧迫,否则,大军无法前行。

据探查所报,鞑靼不足三万左右兵力,且从目前迹象来看,并未有全部投入的打算,据此,朝廷打算先派出两万左右的兵力。

战场之,情形多变万化,一旦双方真正开战,并不能排除鞑靼部增兵的可能,而朝廷对此也有部署:一旦鞑靼军增兵,北方的驻军便可奉命增援。

如此,便是朝廷部署的第二道兵力,也是主力所在,而第二道兵力的主将,才是关键的关键。

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将在不在勇而在于谋,运用得当才是关键。

至于将帅,众人经过一番议论,觉得两个人非常合适:俞大猷、戚继光。

后来考虑到南方抗倭行事不可无主将,俞大猷年事已高,而戚继光在隆庆元年已为神机营副将,目前,正在训练从辽、蓟一带新募集的三万步兵。

最近,朝廷又从浙江募集三千士兵,也由戚继光进行训练,是皇帝朱载垕准许的。

“从后军都督府择一将,作为北征先遣军的主将,若战事告捷最好,若需增兵,到时再任命戚继光为主将,统一调度北方将士,如何?”。

朱载垕向众人说道:“如此,即便鞑靼再增兵马,朝廷也可无忧也”。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众人的附议:有戚继光作为后备的第二道主力,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北方驻军本由后军都督府掌管,从后军都督府择一人为将,大家自然无话可说,况且一旦战事失利,还有戚继光可以依靠,故此,首站之将,也少了不少压力。

尽管如此,后军都督府,何人可作为主将呢?

对此,众人又是一阵议论纷纷。

说实话,真正能征善战的将帅,如同国宝一样,少之又少,缺的太厉害了。

这时,朱载垕的目光再次落到仲逸身,那神情分明是在说:既然,你出了这个主意,不妨将主将的人选,也一块说了吧。

很明显,对其他参与议事大臣来说,久在朝,他们早懂得一个道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